转自:新华财经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中国战略的叠加共振下,能源革命正从技术革新走向系统重构。浙江努力以“开拓者”的姿态,为燃气行业带来一场融合数智化、绿色化、市场化的深刻变革。
数智化:从“安全阀”到“幸福网”的升维
燃气行业的安全性与民生福祉深度绑定。传统模式下的巡检与管理难以应对复杂风险,而浙江的智慧燃气标准体系,为燃气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坚实根基。浙江燃气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长达30年的技术积淀与产业迭代。
在安全治理的范式革命方面,如杭州市燃气集团与金卡智能联合打造的数字可视化平台二期工程,通过整合8000公里管网、160万用户数据、400名巡检人员动态,构建起“管网数字孪生体”,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该模型成功预测并处置钱江新城核心区17起潜在泄漏风险,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83%。在杭州河庄门站,AI预警模型与GIS系统构建的智能监测平台,将甲烷浓度、管道压力等数据实时映射为三维动态图谱,使安全隐患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判”。湖州燃气研发的“安全智慧厨房”系统通过激光甲烷检测与短距无线联动技术,实现10秒内自动关阀、开窗、报警的全闭环响应。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链条,让技术成为守护生命安全的“数字盾牌”。
图为智慧居民厨房解决方案在民生服务的体验重构方面,当浙江省30%的普通燃气表被物联网表替代,民生服务的形态发生根本转变。用户通过小程序即可完成缴费、报修、安全自查;独居老人家中用气异常时,系统可自动触发社区联动机制。如杭州中燃搭建的OMP平台,通过三维建模实现管网状态动态监测,将抢修响应时间缩短40%。
在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方面,浙江燃气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催生出“港华芯”“TLC云平台”等自主技术品牌。此外,正泰仪表开发的“智慧燃气计量与安全监测解决方案”已向东南亚国家输出,其边缘计算模块可在网络中断时自主执行关阀指令,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现状。这种“技术普惠”思维,正是浙江数智化转型超越工具理性的价值升维。
在技术创新的设计加分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燃气管网越铺越大,然而,很多地方燃气管网的敷设并没有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这时管网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始建于2018年的滨江与之江区域天然气联通跨江管线(滨江二通道)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采用了新技术,并获得了2020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绿色化:从“用能公平”到“生态正义”的价值跃迁
在浙江的转型逻辑中,“绿色”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是民生权利的载体。当城市燃气网络向偏远乡村延伸,当传统能源被清洁天然气替代,这场变革正在重构能源分配的公平性。
在城乡均等化的破题实践方面,安吉县、淳安县推行的“小储罐站+微管网”模式,通过分布式供气系统破解山区供气难题,使村民用气成本降低30%,碳排放减少50%。通过“管道燃气为主体、微管网为延伸、瓶装燃气为补充”的多元体系,浙江正将“用能权”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书写城乡融合的新叙事。
在生态价值的民生转化方面,绍兴市对38公里老旧管网改造的同时,同步推进瓶装燃气企业数字化改革,通过气瓶溯源系统降低安全事故率,使居民投诉量下降60%。
市场化:从“行业变革”到“治理创新”的制度突围
一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解法,衢州市将27家散乱企业整合为6家区域龙头。江山市的改制也具代表性:三家民营气站合并成立江山安然燃气,新厂房配备智能充装线,机械臂抓取钢瓶的精度达到0.1毫米,激光雕刻的二维码取代了手写标签。此外,龙游县溪口镇的茶农如今享受定制服务:春茶季前,企业会根据炒茶作坊数量预置燃气储备;常山县的民宿集群获得“气耗诊断书”,通过更换节能灶具年省万元开支。
二是公共服务的创新范式,在杭州凤起路的老年食堂里,管家阿姨熟练地滑动燃气APP,屏幕上是清晰的用气曲线与生活服务图标。这寻常一幕背后,是杭州市燃气集团重构民生服务链的成果。此外,杭州市燃气集团与海康威视联合开发的“杭燃云”系统,在云端部署着数百个智能算法模型。当用户点击“灶具维修”服务,系统不仅派发工单,更会调取该户三年用气数据进行故障预判。
三是协同治理的生态构建,从浙江省燃气协会发布“双碳”行动倡议,到政企共建RISCV&5G智慧燃气联合创新中心,浙江正在探索“政府定标准、企业强技术、协会促协同”的三元治理结构。这种治理创新的深层价值,在于将市场化转型从“企业单兵突进”升级为“产业生态共建”,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浙江省燃气行业的三元治理结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政府规制力、企业创新力与行业协调力的有机耦合,其运行机制可分解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政府主导的标准体系构建。政府通过“技术标准+监管框架”双轮驱动,为产业升级划定创新赛道,发布《浙江省智慧燃气建设导则》《燃气设施数字化交付标准》等12项地方标准,其中7项填补国内空白,并建立“一图一码一指数”监管体系,2023年通过该体系识别高风险企业23家,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至78%。
第二点: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攻坚。在RISCV&5G智慧燃气联合创新中心框架下,中燃、金卡等企业完成RISCV架构燃气专用芯片研发,实现进口替代成本下降60%,功耗降低45%。如港华燃气开发的AIoT安全监测系统,集成12类传感器与7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宁波试点中实现微小泄漏检出率99.7%,误报率控制在0.3次/万表·年。
第三点:协会枢纽的生态协同赋能。浙江省燃气协会发挥“技术扩散+利益协调”双平台功能,形成了制度化的创新生态。在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方面,企业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化应用,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行业协会的协同网络建设方面,浙江省燃气协会构建“1+6+N”技术服务体系,通过省级平台、区域中心与企业节点的联动,2023年完成45项专利技术共享,带动智能表具渗透率从31%提升至58%。(李华 陈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