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警察网
在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大伦派出所副所长王泽鑫的办公桌上,三件物品格外引人注目:一包泛着岁月光泽的薄荷糖、一摞卷边的“法律宝典”、一串孩子编织的平安结。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串联起王泽鑫从警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新警小白”到独当一面的“全能尖兵”,每一步的成长,都浸润着他对藏蓝的热爱、对群众的深情。
王泽鑫在“乡村警校”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李誉 摄为守护群众利益“较真”
王泽鑫有一股执拗劲。面对民生案件,他以“不破案不罢休”的拼劲和韧劲,为守护群众利益“较真”到底。
2020年7月,王泽鑫从江苏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天目山派出所工作。2021年初,王泽鑫接手了一起新型“伪退款”盗窃案。为了尽快破案,王泽鑫连续两周吃住在单位,在老民警的指导下,他从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锁定127笔异常交易,最终形成证据闭环,为超市挽回全部损失。此案不仅成为泰州市首例全额挽损的“薅羊毛”案件,创新的取证模式被江苏省公安厅推广应用。
2022年,犯罪嫌疑人假装成魏大爷孙子的好友来借钱,趁老人不备抢走1.5万元现金。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被抢,92岁的魏大爷把希望寄托在民警身上。
“就算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接到魏大爷的报警后,王泽鑫连夜分析研判,24小时内把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当王泽鑫把追回的钱递到魏大爷手中时,老人颤颤巍巍地塞给他一包薄荷糖:“谢谢,孩子你吃,糖管够!”
“群众的真情太重,那包糖我没舍得吃,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时刻提醒我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看着眼前的那包薄荷糖,王泽鑫说。
苦学法律实现自我突破
2023年初,王泽鑫调入姜堰分局法制大队,走上执法监督岗位。一叠叠白纸黑字的案卷、一条条专业严谨的执法监督数据,让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王泽鑫的办公桌上,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翻开他的“法律宝典”,折角、标注、便签记录着他的成长之路。
深入学习每一部法律法规、细悟每一个典型案例、关注最新的裁量基准和执法提示……王泽鑫从点滴学起。为破解取保候审监管难题,王泽鑫创新搭建智能监管模型,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历经10余次优化,最终实现精准分级管控,并获得全市执法监督数据建模竞赛二等奖。
如今,王泽鑫重新来到基层派出所,将法律专业知识转化为实战效能,成为同事眼中的“行走法典”。
成为辖区百姓知心人
去年8月,王泽鑫的岗位调整,来到大伦派出所担任副所长。
“要放下‘架子’、卸下‘包袱’,走近群众、倾听心声。”王泽鑫带着真诚,用脚步丈量民情,一点点融入辖区。
看着说话斯文、谦和有礼的年轻人,群众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多聊”到“有事找小王警官”转变,把王泽鑫看成了“自家人”。
“现在生活有了起色,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感谢您当时鼓励我、帮助我……”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顾某返乡时遇到走访的王泽鑫,言辞中充满感激。
顾某曾在监狱服刑近20年,今年2月底刑满释放。顾某想要重启生活,却发现与社会脱节已久,再就业接连碰壁,这让他情绪低落消极、内心压抑孤独。
王泽鑫得知后,主动找到顾某。看到“陌生”的年轻民警,顾某始终充满戒备,一直沉默以对。见顾某有抵触情绪,王泽鑫没有放弃,一次不行再去一次,跑得多见得勤,顾某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向他倾诉了心里的想法。得知顾某有服装剪裁的技术,王泽鑫多方联系,成功介绍他到某服装厂工作,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后来,顾某和朋友合伙,经营起服装代加工生意,生活也逐步安稳下来。
在派出所,王泽鑫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矛盾挖掘+分析调处+回访总结”机制,排查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牵头成立“乡村警校”,常态化向群众开展防火、反诈、防盗、禁毒、交通安全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关注辖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将1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前移到朱宣警务室,更好地服务群众……王泽鑫用真情、干实事,走到村民身边,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暖心人。
在“乡村警校”课堂上,王泽鑫收到留守儿童编织的一串平安结。“被信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看着桌上的平安结,王泽鑫内心涌起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