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17日,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5年学术研讨会开幕。
5月17日,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本次会议由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世界资源研究分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内蒙古生态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包括4位院士在内的150多位来自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学组织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会,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转型贡献智慧方案。
与会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大会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矿山地质与智慧矿山建设以及生态城乡与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16位科学家作主旨报告,24位专家学者作平行论坛学术报告。
刘嘉麒院士以《发挥“一带一路”资源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提出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发展,利用国际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副主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围绕《能源战略形势与矿山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在新的能源供需态势、“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提出了伴生固废资源化的膜法水处理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今年是“新质生产力”理念提出两周年,也是鄂尔多斯获批国家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城市的关键年。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区的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大力支持,这不仅是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方案。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毛锴彦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