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5月18日,作为甘肃省5.18国际博物馆日压轴展览,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以详实的考古史料系统探源秦人从甘肃出发,走向胜利,一统六国。
秦是我国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陇南大堡子山抢救发掘,在甘肃掀起秦文化热,但是关于秦人究竟从何而来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
2004年,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文物局统筹部署,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成立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综合性考古研究。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在全国考古人协同努力下,甘肃秦文化考古脉络日渐清晰,秦人的来源和走向逐渐明了。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集合226组(693件)文物,展示的秦文化遗址,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甘肃大地上讲述着秦人故事。
2006年,勘探和发掘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发现了秦公墓南侧的祭祀遗址,为寻找“西新邑”提供了证据。2010-2011年,发掘清水李崖遗址,实证“秦人东来说”。2012-2014年,再次勘探、发掘甘谷毛家坪遗址,为寻找“华夏第一县-冀县”提供了依据。2006-2020年,发掘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贵族墓地、秦安王洼西戎墓地、漳县墩坪基地。2019-2020年,实验室清理复原甘谷毛家坪遗址出土车辆,系统了解秦车的形制。2020-至今,发置礼且四角坪通址,为高等级的秦人祭祀场所,可能和秦始皇西巡相关。
这些历年来积累的丰富考古资料探明了秦人来源,也有力证明了秦人在甘肃奋斗发迹的足迹。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其中礼且四角坪遗址获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遗址。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永安表示,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秦人起源“东来说”有了大量的考古史料佐证。考古前十年探源秦人来源,考古遗址发现确认西犬丘(今礼县)是秦人龙兴之地。后十年,考古发掘则将拉进戎与秦一起研究,为秦早期文化探源打新境界和思路。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表示,大量的考古遗址和文物勾勒出秦人早期活动的轨迹,秦人在甘肃发展强大,一路走向关中逐鹿中原,最后一统天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秦文化在甘肃的考古发现更加生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