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研报虎)
事件:
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
数据显示:商业银行25Q1实现净利润6568亿,盈利增速下降2.3%,平均资本利润率8.82%;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年末略升1bp,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点评:
一、商业银行盈利降幅2.3%,城农商行盈利降幅较2024年明显收窄
商业银行25Q1盈利增速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年持平。营收结构上,非息收入占比较2024年提升2.5pct至25%,较24Q1下降0.7pct。分机构类别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1Q25盈利增速分别为0.1%、-4.5%、-6.7%、-2%,增速变化看,股份行增速较上年下降6.9pct,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盈利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0.6、6.5、7.8pct。
结合上市银行财报看,25Q1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7%、1.2%,降幅较2024年分别走阔1.8、3.6pct。其中,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均下降1.7%,较2024年分别变动+0.4、-8.3pct;非息收入主要构成上,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幅较2024年收窄8.8pct,净其他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较2024年下降28.6pct至-2.8%。业绩驱动因素看:①规模扩张、拨备、所得税为主要贡献项,分别拉动盈利增速12.7、1.4、1.3pct;②季环比变化看,提振因素包括:息差负向拖累减轻、营业费用影响由负转正;拖累因素包括:规模、拨备正向拉动作用减弱、其他非息收入由正贡献转为负向拖累。
二、25Q1信贷投放靠前发力特征明显,非信贷类资产同比多增0.6万亿
25Q1贷款投放维持较高强度,年初政府债发行前置提振非信贷类资产同比多增。25Q1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较为7.2%,较上年末增速持平。其中贷款、非信贷类资产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3%、6.9%,较上年末分别变动-0.3、+0.2pct;25Q1新增贷款、非信贷类资产规模分别为9.1、4.6万亿,分别同比多增0.1、0.6万亿。开年以来经济延续修复态势,实体融资需求及信用活动扩张的持续性、稳定性与去年同期相仿,信贷投放前置,强度相对较大。非信贷类资产同比明显多增,主要因政府债发行靠前而增加配置。
国有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贷款投放稳定。分机构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1Q25新增贷款分别为5.7、0.9、1.5、1万亿,国有行同比多增0.6万亿,城商行同比多增0.2万亿,股份行、农商行分别同比少增0.2、0.3万亿。25Q1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9.4%、3.7%、7.9%、6.2%,增速较上年分别变动+0.1、-0.6、+0.2、-1.3pct。
25Q1信贷投放延续“对公强、零售弱”特征,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强度不减。一是开春后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落地,带动基建领域贷款投放较快增长。央行数据显示,1Q25对公中长贷累计新增5.58万亿,占新增贷款比重57%,高于2020-2024年同期均值55%;二是“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投放强度不减,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月末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为12.2%、9.3%,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与此同时,年初以来居民端信用活动景气度仍相对偏弱,1Q25居民贷款新增1.04万亿,同比少增2900亿。
后续看,考虑到贷款相对前置,25Q1新增贷款量或超过全年增量的五成。后续贷款增长将相对放缓,我们暂维持全年贷款新增18万亿预测不变,后三个季度节奏上按“221”把握。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同比少增4500亿,贷款读数“小月更小”。2Q后续月份,考虑到前期总量和结构性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落地,需求修复和信用活动扩张有望得到逐步修复,5~6月信贷投放将相对稳定,且预估2Q能够较好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隐债置换基本完成,贷款投放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
三、25Q1息差收窄9bp至1.43%,股份行、城商行息差韧性相对更强
商业银行25Q1净息差为1.43%,较上年收窄9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3%、1.56%、1.37%、1.58%,较上年分别下降11、5、1、15bp。
多重因素拖累生息资产收益率明显走低,负债成本压降成为稳息差重要抓手。结合上市银行数据看,按期初期末时点平均生息资产测算,25Q1净息差较上年收窄11bp,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较上年下降35、27bp。受LPR下调及存量按揭调降等因素影响,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拖累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贷款收益率延续承压态势,对生息资产收益率形成较强拖累;负债成本管控举措也持续显效,部分对冲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
从25Q1新发生贷款定价看,一是3月企业新发放本外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3.3%左右,今年以来基本稳定,较上年末下行13bp,新发放贷款定价逐步稳定,但仍处在历史低位,未现边际拐点;二是3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同1~2月份基本相同,按揭定价进入磨底阶段;三是年初以来消费贷“以价换量”情况较为明显,部分银行降价促销拉动消费贷投放,据《证券时报》报道,国股行将于4月起上调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至3%及以上,预计消费贷投放将向“量价均衡”过渡。
进入2Q,伴随着年初重定价因素得以消化、前期存款挂牌利率多次调降红利持续释放,息差收窄压力有望显著缓释。但考虑到5月份OMO利率下调10bp,预估对应LPR同步下调10bp,对银行NIM压力仍存,需进一步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助力银行稳息差。下一阶段,我们重点关注:(1)国股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是否跟随LPR下调而下调,以及利率自律上限是否同步下调相配合;(2)中小银行的利率自律执行情况,目前有些中小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偏高,风险调整后的资产负债收益率存在倒挂风险;(3)对特定领域的高成本主动负债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