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
天气渐好,缕缕和风沁人心脾,女儿吵嚷着要去郊游,我便答应她周日就去。
母亲替我们照顾孩子、做一日三餐不容易,郊游自然也不能落下她。母亲推辞着:“你们去就行了,我老了,年轻人的时髦我就不赶了。”她摆着手,双眼却是止不住的笑意。最后,还是女儿不住地撒娇,母亲才同意和我们一起去郊游。确定好人数后,我立刻进行了安排,先生负责开车,我负责购买郊游所需的饮料、香肠、薯片、面包等食物,而母亲和女儿只需要快乐地玩即可。
到了出发那天,我们全家都起了个大早。先生没有小区里的车位,他的车停得老远,小区门口也是即停即走的,所以最节约时间的方法是在他快到小区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赶快跑下去坐上他的车。这样既不会违反小区的规定,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
虽然饮料和熟食我早已分袋装好了,但临出门时女儿却忘带保温杯了,我又脱鞋跑进去找。刚穿好鞋子,我又发现母亲的晕车药没拿。于是我用最快速度找到晕车药,女儿已经背着包在门口等我了。这时先生电话来了:“我还有三分钟到小区门口,你们可以下来了。”正当我起身想要关门时,女儿却说:“外婆还在房间里呢。”原来,原本已在门口拎着袋子的母亲突然肚子疼,去卫生间了。等她出现时,看我们都在等她,她有些猝不及防,赶忙蹲坐在地上穿鞋子。先生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来,催促着:“你们怎么还没下来?我在这等了好几分钟了,保安催我开走呢!”先生的声音很大,母亲也听到了,她面色惭愧,胡乱把鞋带一系就蹒跚着想和我们一起走:“我好了,咱们走吧。”
看着母亲佝偻着背,一副自责的模样,我的心瞬间疼了。小时候的母亲是个“女强人”,父亲不在,割麦子、换液化气罐这些男人干的活她都一手包办,闲时她还到处打杂工。记得那时候母亲在镇上的小餐馆帮厨,一个月五百块,后来小餐馆的洗碗工辞职了,母亲为了多赚一点钱,就把这个活也接过来了,就为了一个月能多赚两百块钱给我做生活费。餐馆老板拒绝了她,觉得她这样太辛苦了,也忙不过来。还是母亲求着老板,诉说着她的不容易,老板才勉强同意。有时炒菜忙,就顾不着洗碗了,母亲总说:“给我三分钟,一定给您弄好。对不住您了!”
记得那次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看我压力大,母亲特意请了假陪我去。若按正常时间,母亲能准时回去上班。但我非常焦虑,考试结束后仍站在学校门外低头搓着手不肯离开,心里想着要是我那样写就好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焦急的母亲没有催促我,反而说:“囡囡,不急,妈妈还有时间,你给自己三分钟,让自己平静下来。”在母亲的安抚下,我逐渐战胜了自己。
先生的电话又响了,电话里他仍在焦急地抱怨着:“三分钟都过了,你们怎么还没到?保安都催我好几次了,这个位置确实影响别人出行!”这次我没有再让先生等我们,而是语带劝慰地说:“你开走再绕一圈吧,再给我们三分钟。”
“妈,慢慢来吧,咱不急。”我双手搀扶母亲,心里反而平静下来。
从小到大,母亲等了我无数个三分钟,我等她三分钟又何妨? 视觉中国 供图
上一篇:林黛玉的情怀
下一篇:30余家在京科研院所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