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报
近期,黄金饰品消费热度攀升,与此同时,相关消费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也随之增加。浦东新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应理性选择,避免“保值误区”。
浦东新区消保委发现,黄金饰品的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投资型消费”和“需求性消费”两类。
先说说投资型消费,消费者将购买黄金饰品作为保值手段,但因不了解“一口价”与“按克计价”饰品的区别,盲目购买后引发纠纷。
如消费者郑女士反映,5月12日在某门店购买黄金手链,商家告知必须要她支付货款后才能称重,此后,郑女士才知道该商品为“一口价”商品,要求按克重退差价,被商家拒绝,商家表示如消费者要求按克重退差价,需要另外支付加工费700至800元。
再来说说需求性消费,投诉人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购买时更关注款式喜好,但忽略换购规则,导致后续换购时需支付高额手续费或受限条件。
如消费者何先生投诉,在某商家处购买黄金戒指,此后通过以旧换新将2.47克的旧戒指交给商家要求换同等克重的金戒指,商家表示扣除手续费后,只能更换约1.53克的戒指,由于商家已加工后才告知相关情况,无法退款,何先生要求全额退款。
浦东新区消保委指出,总的来看,此类纠纷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尤其是对黄金饰品的保值性、换购政策认知不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饰品时,需了解区分“一口价”与“按克计价”黄金饰品的区别。比如,“一口价”黄金饰品换购需补差价或支付高额手续费,而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则换购规则简单,手续费较低。
“一口价”与“按克计价”黄金饰品的主要区别。浦东新区消保委图那么,该如何选择“一口价”与“按克计价”黄金饰品以及合理“避坑”?浦东新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需理性区分需求,避免被“工艺溢价”或“保值误区”误导。
消保委表示,消费者应明确购买目的,若以保值投资为主,优先选择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避免工艺溢价损耗价值,若以装饰佩戴为主,可考虑“一口价”饰品,但需接受其较低的保值性;同时,消费者应主动询问关键信息,购买前确认饰品计价方式(一口价/按克),同时要求商家书面注明换购规则、手续费标准及回收政策;还要注意警惕“以旧换新”陷阱,消费者需了解“一口价”换购时,新饰品可能再次按“一口价”销售,导致多次折损,在换购前计算实际克重价值,避免盲目补差价;此外,应留存消费凭证,保留发票、质量保证书及换购协议,作为维权依据。
同时,消保委还建议,经营者应主动打破信息壁垒,以透明规则和诚信服务赢得市场:经营者应强化信息披露,在店内显著位置公示“一口价”与按克计价饰品的区别及换购规则,销售时主动告知消费者两类产品的优缺点,避免误导性宣传;同时,应规范换购政策,简化换购流程,让消费者“易懂乐购”,减少不合理手续费;此外,应优化售后服务,设立独立咨询窗口,解答消费者关于保值、回收的疑问,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老年消费者提供“购买冷静期”,允许7日内无理由退货。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