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长安街知事
近年来,“小镇做题家”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它生动刻画了这样一群青年:出身小城小镇,怀揣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凭借个人努力考入大城名校,并将资源丰富、平台广阔、机遇多元的大城市作为梦想实现的土壤。
然而,一方面,毕业进入社会后,面对更加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小镇做题家”们长期以来赖以傍身的应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失灵”,在认知上形成了对自身是否胜任环境挑战的怀疑。另一方面,大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快节奏状态和激烈竞争也让他们感受到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总之,在大城市中取得职业成就、享受生活品质的向往和现实环境束缚限制之间的张力,是“小镇做题家”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求平衡时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
解题的关键,在于拥有更开阔的职业生涯发展视野和更大的人生选择空间。只要打破“唯大城市”的思维定势,将目光抽离出一二线城市的“内卷化”竞争,投向更广袤的天地,就能看到无数正在蓬勃发展、潜力无限的小城小镇。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纵深推进,我国发展空间的格局正在不断优化,许多小城镇如今特色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友好、生态环境宜人,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
君不见,山东小镇仁兆基本“承包”了韩国的泡菜市场;江苏小镇杭集生产的牙刷占领了80%的国内市场和近40%的全球市场;湖南小城邵东生产了全世界70%的打火机;浙江小镇山下湖出产了全球73%的淡水珍珠。更不用提早已名声在外的“宇宙中心”山东曹县等电商特色城镇。
可以说,广大欣欣向荣的小城镇是“小镇做题家”们破解自身困局的一把金钥匙。“小镇做题家”不妨勇敢尝试,向“小镇创业家”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国际循环弱化,构建国内大循环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星罗棋布于中国大地的数万小城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诸暨市山下湖镇珍珠智能化养殖基地内的悬浮式自动升降挂养装置。图源:新华社近期,包括四川、湖北在内的多个省份陆续出台针对返乡、入乡创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无论是对地方传统特色产业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对各类新兴业态的探索与创造,小城镇都为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创新想法的“小镇做题家”们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通讯、环卫等各项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改造,以及医疗、教育、文娱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健全完善,小城镇的创业“硬件”条件也日趋成熟。
例如,浙江小镇云栖成为杭州城市大脑的诞生地;河南小镇明港集机场、高铁、高速、国道等交通优势于一身;江苏小镇郭庄的光伏发电已能满足全镇的用电需求。
2024云栖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举行。图源:央广网此外,小城镇也越来越重视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各类审批流程,提供创业支持,积极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环境。
例如,安徽小镇双墩让落户企业感慨“不到一天时间一次性办好了两个证照”;湖南小镇永安已累计成功培育市场主体超过1万户。
可以说,在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方面,小城镇不仅与大城市越来越“无差别化”,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形成了特色优势。
2024年2月,聊城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的耿店社区、棚二代返乡创业园、蔬菜大棚等场所,演职人员在进行微电影拍摄。图源:视觉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在小城镇创业,能够让“小镇做题家”们实现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不管是住房、通勤还是消费成本都更低,生态环境更优美,若是返乡创业还能获得更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这些有利因素的叠加,可以让“小镇做题家”们在兼顾家庭责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压力,提升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注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
2024年,第二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图源:半月谈诚然,小镇创业并非坦途,可能会面临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各界需要提供更加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为小镇创业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这些挑战也给“小镇做题家”提供了新的“解题”舞台。
相信以他们的智慧、专注和韧性,一定能够在广大的小城镇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完成从“小镇做题家”到硕果累累的“小镇创业家”的华丽转身。
作者:于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