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5月18日,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我的世界也精彩”视觉艺术作品展在黄浦区开幕。精神残疾人艺术家通过画笔、镜头和一双双巧手,展现他们对生命的深刻内省、与自然的深情对话,以及对城市未来的炽热畅想。
“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是跨越差异、直抵心灵的桥梁。”市残联副理事长汤艳说,“这些精神障碍者的创作不仅在传递美,更是在消解偏见,重构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知,这份勇气和坚持,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
市民在观展。
“在平等的审美体验中,让不同生命状态彼此照亮。”据活动策展方、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段利丽介绍,此次展览呈现的69件作品,来自60位创作者对摄影、绘画、书法、手工等领域的探索。“希望将那些被遮蔽的生命光芒,重新交还给大众凝视。当您凝视画作时,艺术家也在通过作品凝视这个世界。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人走过低谷之后的回应与重建;每一次创作,都是他们与世界重新对话的一次尝试;艺术,不只是技巧,更是让他们重新与自己、与世界建立连结的桥梁。”
记者注意到,本次展览打破单向观看模式,通过互动设计,构建公众与创作者的双向凝视。展览分3+1个板块,无论是《内观之镜》的自我探索、《裂缝之光》的城市观察,还是《共生之树》的互动共鸣,都是无声却有力的宣言。在镜映展区,镜子不再仅仅反射表象,而是剖开灵魂的手术刀。
画作《快乐的海洋》展现了鱼跃四海的肆意奔腾,作者何智征写下感言,“自从得了精神残疾,我变得有些颓废,在精协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交流,慢慢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开始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幅作品就是表现向阳而生的人生状态。”
画作《夹竹桃》刻画的是逆境中繁茂生长的夹竹桃,作者周咏梅写道,“作为一名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要有夹竹桃般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学习,永不放弃,做一个阳光向上、积极生活的人。”
孤独症青年乐队在活动中演奏。
《一位抑郁症女孩向往的生活》描绘了女孩向往的生活——重庆的跳伞、澳门的蹦极、三亚的潜水、上海的赛车,“我想遨游世界,玩遍各种极限运动,每完成一个站点,就用自己的画纸记录下来,这样的生活让我憧憬和向往,让我一次次重新燃起对生命的热忱。”
书法作品《江雪》的作者董炜说,“20余年来书法成为我生活中最好的伙伴,日积月累的苦练,让焦虑和浮躁终在墨香里沉淀为笔底的云烟,使得孤寂的心终在一笔一划间豁然开朗。”
“每一幅水彩的晕染、每一道书法的笔触,都让人感受到作品背后的生命重量。”一位参观者感叹说,真正的疗愈从不否定创伤,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将裂痕编织进更大的生命网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阳光、活力和热情,打破偏见,让我们重新凝视“不同”。不少人在“共生之树”写下祝福,“支持与希望共同生长”。
展览作品
一位艺术家在康复日记中写道:“画笔是我的第二支药。”“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汤艳倡议,各大文化场馆为特殊艺术家保留更多展陈空间,让精神残疾人的艺术创作能够获得自然流淌的展示空间。
据悉,此次展览由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与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携手举办,策展方将精心挑选20幅作品做成明信片,展览将延续至6月2日。
原标题:《“我的世界也精彩”作品展开幕:画笔是我的第二支药》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王海燕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