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何挺 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感,天真烂漫、少不更事,本应是被精心呵护的年龄,却过早暴露在风雨中,实施了令人扼腕的犯罪行为或遭受了痛彻心扉的伤害,涉未案件的办理过程也是对未成年人成长背后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思。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冲突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呈现,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也特别适合作为法律类影视作品改编的基础素材。《无尽的尽头》正是这样一部直面冲突,深度写实并具有剧情张力的影视剧佳作。 剧中两位主人公的两种人设特别好地呈现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种种冲突与平衡。任素汐饰演的“外冷内热”的检察官林之桃,是一名科班出身的法律人、省级十佳公诉人,长期办理重罪案件,在本剧开篇的三少年欺凌案中展现出对证据、事实和量刑的精准把握和扎实的法律功底。当她转到未检部门以后,面对案件中深陷旋涡的未成年人,始终在思考如何在法治轨道上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保护,并开展了一系列体现未成年人司法特殊性的探索。高伟光饰演的白恩宇是自学通过司法考试的“体育生”,但通过在未管所与未成年犯斗智斗勇的十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与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对未成年人和背后的家庭、社会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感受。当他被选调到检察院从事未检工作后,面对具体案件,有时会把孩子个体的情况和需求的重要性置于办案所需要遵循的流程手续之上。这种对于“人”的要素的关注,可能正体现了刘琳所饰演的副检察长对他提出的希望——“为未检工作加一点人情味”。两位主人公在一系列案件办理中的碰撞、磨合直至并肩同行,正是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特殊性的真实映照:致力于平衡法律的一般规定和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需要,致力于如何在办理涉未案件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 本剧所展开的时代背景跨越2014年至2024年,这是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引领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黄金十年”中,以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理念为引领,以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和专业化人员为支撑,直面实践办案中的冲突。一系列给予涉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优先保护的制度在实践中广泛探索,逐渐成为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当民政部门提起撤销监护权诉讼、合适成年人在场、附条件不起诉、强制报告、提前介入、“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等现在已经成为法律规定的制度,在剧中借由一个个令人叹息不止的具体案件,将背后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优先保护理念的追求,乃至探索过程中观念、认识与法理层面的冲突一一铺陈出来,显得格外真实而有张力。这是对抽象法律制度的一种最好解读,也是对法律制度背后保护未成年人特殊理念的最好传播。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一篇:民生小事里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