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日,走进通渭三中高一(8)班教室,青岛二中帮扶教师杨怀霞正带领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琅琅书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2022年以来,通渭县依托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创新构建“山海教育共同体”,打造东西部教育协作新模式。从黄海之滨到陇中高原,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让“青岛经验”在黄土沟壑间焕发蓬勃生机。
通渭县把“组团式”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议事协调小组,研究制定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系统梳理帮扶任务清单,精准聚焦管理提质、教学提效、师资提能、学生培优四大工程,推动教育帮扶全面落地见效。
三年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20万元,为通渭三中软化操场1.56万平方米,改造学校食堂1988平方米,装备云桌面微机室2间,购置办公电脑40台,办学条件得到有力改善。
在通渭县教育局局长周瑞玺看来:“这些投入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东西部教育对话的‘立交桥’。”
“我们要把‘鱼竿’和‘渔场’一起留给通渭教育。”青岛二中副校长贾廷深在担任通渭三中校长后,带领团队实施教育教学“破冰行动”。他引入的“低起点、小循环、重落实”九字教学法,使该校去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较202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过去我们总抱怨学生基础差,现在深刻认识到要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找突破。”通渭三中青年教师王理锋在师徒结对日志中写道。
这种转变源于帮扶团队构建的“三维赋能”机制:每周一次的“名师门诊”破解教学难题,每月一场的“杏坛论道”革新教育理念,每季一轮的“同课擂台”锤炼实战能力。三年来,来自青岛二中、嘉峪关一中和通渭一中的19名帮扶教师和胶州一中、胶州实验中学等15名支教教师累计开展示范课90余节,专题讲座40多场次,带教本地教师60余名。
同时,通渭一中等25所学校与胶州一中等名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交流互访等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去年11月,胶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逄伟艳带领骨干教师赴通渭县幼儿园,启动“逄伟艳名师(定西)工作室”并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将东部幼教经验与西部教育实践深度融合;
在通渭三中“贾廷深名校长(定西)工作室”内,贾校长正在指导本地教师开发“通渭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将当地书画艺术、红色资源转化为特色育人素材;
在通渭三中的科创中心,帮扶教师韩钊正通过“云端课堂”与青岛二中开展航空模型制作实践课,两地“云端共研、智慧共享”已成教学新常态……
通渭县已选派158名教师赴青岛研修,带动培养县级骨干教师20余名。从名师工作室建设到云端教研,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师资联合培养,通渭县以“东部经验+西部实践”的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教育帮扶的新路子。
如今,教育帮扶的“山海效应”在通渭三中持续释放强劲动能:贾廷深校长帮扶指导的石明奎、王理锋教师课例《数学建模》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4名骨干教师获市级优质课比赛特等奖3个、一等奖1个;2022年以来学校立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9项,结题省级课题16项、市级课题22项;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有6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项。
学校荣誉墙上新增的“全县教育工作突出单位”“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奖”“普通高考英才奖”三块奖牌格外醒目。校长贾廷深感慨道:“从教学质量跃升到师资队伍成长,从科研能力突破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正用实绩诠释教育帮扶的深层价值。”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王 璐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