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文/刘佳
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在围绕如何重建国际金融体系时表示,从发展中国家视角看,全球经济正从 “一元世界” 转向多极化。
白乐夫认为,在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探讨中,核心问题在于判断当前是否已处于历史转折点。
“旧有经济秩序已然终结,这为建立更优秩序提供了机遇。” 白乐夫表示,美国经济力量虽仍具有重要地位,但已经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更多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现在贸易体系已非单极主导,在此情形下,多元化体系将变得更加重要,需以 “新多边主义” 适配新秩序,但现有国际机构尚未充分反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联合国系统也在削减资源重新应对现实。
白乐夫指出,新兴国家在全球体系中影响力提升,其发展需要大量投资与技术转移以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但政治不确定性(尤其在贸易投资领域)构成阻碍。
“不过,部分全球体系仍在发挥作用,例如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多边体系银行通过改革开展共同筹资,且多边机制决策需更多谈判妥协。而中欧国家之间,在低碳技术领域形成互补,欧洲擅长高效能源系统运营,中国在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方面具备优势,此类合作可延伸至发展中国家并在气候议程上达成共识。”白乐夫表示。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白乐夫认为,他们希望拥有自主选择权,以最优价格获取技术并吸引资本投入。因此,多边协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此外,谈及IMF在发展与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白乐夫提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及非洲等地区冲击较小,但此前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影响显著。
“过去十年,尽管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冲击重大,但IMF应对危机的响应已更加敏捷,各种开发银行资产负债表韧性增强,能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借贷能力并将资本投入市场。” 白乐夫认为,未来流动性管理及本地货币金融服务的提供,对引导资本流向最需要的国家至关重要。
编辑:冯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