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4日报道,日本近期发生一系列青少年持刀袭击家人、同学和陌生人的事件,反映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年轻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孤独感越来越深。
分析人士警告说,这些暴力事件可能在近期引发他人模仿,当局必须警惕出现更多袭击事件的风险。
5月9日,在爱知县田原市,警方发现一名75岁的男子和72岁的妻子在家中遇害。这对夫妇显然是在睡梦中遇袭的,身上有多处刀伤。
第二天,这对夫妇16岁的孙子因涉嫌谋杀被捕。当地媒体报道,在警方找到疑似凶器后,这名少年承认是自己杀死了这对夫妇。
10日,在群马县太田市街头,一名17岁少年脸部被打,背部被刺伤。第二天,一名同龄的高中生在父母陪同下向当地警方自首,并因涉嫌谋杀未遂被捕。
12日,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东京东部的千叶市被捕,他被控于前一日随机持刀行凶,并导致一名84岁女性中刀身亡。警方表示,这名男孩已承认犯罪,正在接受讯问。
《读卖新闻》在报道中援引警方的话说,这名男孩声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想要“逃离自己复杂的家庭环境”。
日本中央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辻泉说:“过去,年轻人会因为自己当下经历的问题而对社会感到愤怒,但这种情况已经改变。 现在这些人觉得,自己小时候的希望和梦想都已烟消云散,他们的人生很艰难。”
他说:“他们想要显示,自己正在反对这个社会,而他们能采取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
东京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临床主任 比尔·克利里说,如今年轻人感到的焦虑和压力是二三十年前的年轻人没法比的,失去社交联系或与外界隔绝等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
克利里说: “这种孤立感和疏离感在疫情期间变得更加严重。如果再加上学业和成绩的压力,一些人必然会问自己‘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刚刚在学校考了不及格或遭到霸凌之后。”
这种恨意可以表现为青少年的不端行为,或者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引发极端暴力行为。
分析人士担心,最近的一系列案件可能引发“模仿效应”。 克利里说:“我感觉,模仿袭击现象在日本尤为猖獗。部分原因可能是群体导向的心态,或者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了‘灵感’。”
辻泉认同这种观点,并补充说:“如果面临类似问题的人认为前人的做法‘成功了’,就有可能想要效仿发动袭击。这是一种悲剧,当局需要准备好应对各种不测。”(编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