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月的汽车销量都相继出炉了,而关注过的都知道,4月大多数厂商都处于一种强势复苏的状态,也就是彻底走出1-3月的淡季,并像去年年底那样回归最高位,比如吉利的新能源系列销量就超过了12万台,其中银河品牌已经超过了9.6万,新势力板块零跑再度超过4万夺冠,小鹏也继续保持3万+的水准……可曾经一度断代式领先、别家还没顺利开局它就能稳定月销5万台的埃安,在4月却只拿到了2.8万台销量。
关于这个成绩,从同比数据来看倒是还略有微增长(0.7%)。可实际上,在去年这个时候,正是埃安决定大幅调整战略,摆脱对网约车市场依赖,准备真正面向家庭用户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彼时的埃安,已经走到了历史最低点,而一年时间过去,微增长的成绩显示埃安在这一年中并未打破曾经的困局。再从环比数据来看,2.8万这个成绩环比下滑了17%,这说明相比3月,埃安在其他厂商集体强势复苏的4月反而成了例外。
而结合埃安过去一年的动向来看,在初期,通过霸王龙等车型,埃安的确很大程度改善了对于B端、网约车市场的依赖,数据显示,经过各种主力车型换代、风格也向家庭用户看齐之后,埃安对B端市场的依赖已经从30%降低到了15%;销量部分虽然没有回归到之前月销5万的最高峰,但相比历史低位也有所回暖。换言之,在去年的前半段,埃安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也暂未找到同时破局销量和家庭用户的杀手锏。
之所以一定程度降低了对B端市场的依赖,却并没有实现销量的彻底突围,主要原因其实并不在于产品定义、科技实力等等,而是在这几年至关重要的性价比环节,埃安还是保持一种不贵但也绝不当卷王的策略。就以霸王龙为例,作为一款起售12万级,车长刚好4米6的紧凑型SUV,比起深蓝S05等新品,它的确不是同价位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而埃安在前面几款新车中总结经验后,也得出了要造爆款,必须要在价格层面拉满的结论。
而售价6.98万起的埃安UT,就是这一结论的见证,在当时,网友们也是知道,一直坚持中等价位的埃安,终于是加入极致性价比阵营;此举也直接让星愿、海鸥等竞品直接或间接的降价(星愿给出了6.88万起的新价格,海鸥则采取老款给优惠,驾驶辅助版保持原价的策略)。到了这个节点,埃安能不能迅速在入门代步车市场反超吉利、比亚迪暂且另说,但它销量迅速回升却是基本十拿九稳了。
可最终埃安还是跟所有人开了个大玩笑,因为6.98万起的埃安UT,产品力上的确哪都好,尺寸比星愿、海鸥更大,电池却是同样的300多公里续航,在价格极为接近的前提下,它真正成为了一个更优选;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当很多消费者跑到4S店询问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低配没有车/不排产,要买的话只能选择中配版本。
于是,在上市首月,相比很快就能拿到3万+成绩的星愿、海鸥,埃安UT却以4980台的成绩止步于5000大关,但当时还是让埃安的总销量保持在3.4万台水准,并实现了4.8%的同比增长和63.4%的环比增长;到了4月,从2.8万台的总成绩,以及不公布具体车型销量的状态来看,埃安UT是增是降不知道,市场对埃安品牌却已经失去了信心。
因为到了2025年,没有什么销售套路是消费者没有领教过的了,而定一个超低的起售价,结果却不卖、不排产,这种套路在燃油时代就已经被人熟知;而当这种极其败好感的套路,放在一款非常注重价格和性价比的入门级代步车上,带来的后果已经不是吃不到低配、主力车型的销量那么简单,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虹吸效应也会把原本打算买高配的用户“赶”到竞品那里,毕竟,当一款车总销量表现一般,前景扑朔迷离的时候,考虑到占有量、保值率等问题,很多人都会改变原有的选择,而埃安总销量从3月淡季的3.4万降低到4月旺季的2.8万,就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总的来说,回顾埃安,以及UT的经历,简单说就是明明已经思想觉悟了,却还是不肯真正听劝。当埃安UT的起售价定格在6.98万起的那一刻,它证明埃安品牌已经悟出了性价比才是销量第一保证的道理,按照这个策略推进,不说一定能像星愿海鸥那样月销3万+,让埃安的总销量瞬间回到4、5万的水平并非难事;可在“明明说好当卷王,转头就玩起了低配不卖”的套路之后,埃安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重点市场的TOP级排名宝座,更丢掉的用户的耐心和期待值。那么经过这一折腾之后,你如何看待埃安品牌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