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赶在国际博物馆日前一天,两大博物馆界顶流——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恰巧都发布了“观鸟手册”,邀请观众走进博物馆,看6000岁的白鹳秀才艺、听3000多岁的猫头鹰撒娇,与刚搬来20年的“新北京鸟”友好互动。
清晨,“故宫里的动物世界”未来讲堂在宝蕴楼开讲。“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的改善,在故宫可以观测到超过100种鸟。”台上,故宫工作人员一边展示在故宫里拍摄到的鸟类照片,一边分享宫里观鸟技巧,“故宫大约有一二十种留鸟,它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故宫,只要耐心观察就能找到。比如树上就有两只悠哉的乌鸦在一起‘听课’。”
5月17日,“故宫里的动物世界”未来讲堂在故宫宝蕴楼开讲。邓伟摄展示的照片中,乌鸦正在攻击蚁穴。“这其实是它在洗澡。”工作人员解释,“蚂蚁受到攻击时,会喷射一种蚁酸,正好可以杀灭乌鸦身上的寄生虫。在故宫,这种大嘴乌鸦几乎没有天敌。”
备受关注的“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上的鸟类,也可以在今天的故宫找到同款。“当然也有一些是古时候没有的鸟。”工作人员举例,白头鹎原本生活在南方,随着气候变暖,生活圈逐渐北扩。最近20年,这种鸟开始在北京出现,现在已经比较常见。平常说的“白头翁”,就是这种鸟。
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新推出五六十款文创产品。图为参照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和妇好鸮尊制作的“鹳条儿”(白色)和“鸮啾啾”(绿色)。邓伟摄
在国博,鸟类“天团”领衔,五六十款文创上新了。其中刚上市就火了的两只鸟分别是会甩嘴的鹳条儿、会“嘤嘤嘤”的鸮啾啾。两件文创的灵感分别是两件国宝级文物——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和妇好鸮尊,想买到需要在国博现场碰运气。
如何将两件重磅文物抽象成两只综艺感十足的文创鸟?创意开发人员高璇说:“借着凤冠冰箱贴的热度,最早出圈的‘鸟’是凤啾啾和凤团团。这组鸟类文创都是毛绒玩具,每一款都安排了特长,比如鸮啾啾的叫声很像撒娇,鹳条儿的嘴甩起来非常有喜感,还有一款大号胖鹳的脖颈和腿设计成抽绳,要么拥有天鹅颈,要么拥有大长腿,主打一个不可兼得。”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照海晏河清尊制作的文创雪糕。邓伟摄“通过增加文创互动性,让文物也能有‘梗’,可以吸引观众关注,从而提高文物的知晓率。”高璇说。
另外,凭借着高颜值,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冰箱贴在一众“萌鸟”中颇为显眼。这条金项链实物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其上又各嵌珍珠10颗,璀璨夺目。整条项链红、蓝色宝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它的主人是隋代贵族李静训,又叫“李小孩”,是北周大将军李贤曾孙女,光禄大夫李敏之女。她自幼深受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宠爱,一直在宫中抚养。9岁时,李静训殁于宫中。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其墓葬规格之高、出土文物之华丽,令人惊叹。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照李静训墓出土文物制作的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冰箱贴。邓伟摄《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也正式亮相,这是国博探索“展览+书籍+文创”结合的新模式,精选“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115件珍贵文物,通过细腻的笔触、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叙述,架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桥梁,帮助读者读懂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突出特性。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