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书彬 本报通讯员 益西卓嘎
“今天,那曲市专家们来到我们村,就种草、种地、施肥、耕地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指导,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要将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乡亲。”索县荣布镇5村群众多杰说。
进入4月,那曲市索县迎来了春耕春播的季节。近日,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专家深入索县荣布镇,聚焦“三农”领域的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为当地的人工种草工作提供专业且全面的指导。
索县“万亩千畜”荣布镇人工种草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采取“党委统筹+公司经营+‘两委’监督+群众投劳+共同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实际种植面积3000余亩,主要为改良的沙化地,以种植燕麦草为主,全程采用机械化耕地,播种、施肥、收割、打捆作业,项目在索县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直接与4个行政村、1321人建立利益联结,至今共分红资金772.43万元。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短缺、鼠害等问题,诸多技术难题逐渐显现。
专家一到荣布镇便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他们详细了解当地人工种草的整体情况,对目前种植的草种类型进行细致分析。随后,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土壤墒情、土壤质地,并按照科学种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集400个样点20份混合土样进行养分分析,为下一步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专家除了了解当前影响人工种草制约因素外,还认真查看了肥料的种类和养分含量、种子品种和质量,确保肥料的养分供应和种子的发芽率。同时,还对种草的机械进行了检查和调试,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提高工作效率。
有的农牧民群众对于草种混播比例把握不准,专家就结合荣布镇土壤和气候条件,详细讲解适宜的混播比例和搭配方式;有的农牧民群众对种植的关键环节不熟练,专家就开展实操教学,亲自示范如何正确进行播种、施肥和灌溉……在指导过程中,专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针对农牧民群众在人工种草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个性化的解答。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将先进的种草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西藏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那曲综合试验站站长严俊说:“人工草地建设必须严把建设选址关,严把种子质量关,严把品种选择关,严把品种搭配关,严把种植技术关,严把牧草收割储藏关,才能做到适度规模人工种草可持续健康发展。希望今年荣布镇燕麦稳产高产,提高群众收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饲草料。”
据介绍,此次专家实地指导,聚焦草种选择、肥料配比、播种规划、混播技术等核心环节,为索县“万亩千畜”荣布镇人工种草项目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人工种草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今后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索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