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图为游客在京津冀博物馆文创市集上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郝群英 摄本报记者 杨溪
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文创,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文创,山西博物院的晋侯鸟尊文创,山东博物馆的亚醜钺文创……众多爆款产品,可以在邯郸市博物馆“一站打卡”。
5月16日上午,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北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文脉交融・创享未来”京津冀博物馆文创市集也于当日热闹开市。
记者走进邯郸市博物馆四层,只见文创展位整齐排列,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12家重点博物馆展位在平台中央聚集,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京津冀和周边的30余家文博单位,知名大馆齐聚一堂,市民朋友不出邯郸就能买到精美的文创产品。”邯郸市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徐国栋介绍,为准备此次京津冀博物馆文创市集活动,他们提前一个多月与各个博物馆联系,得到各馆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这些文博单位带着各自的文创精华,相聚邯郸相互交流、碰撞,共同展现博物馆文创的无限魅力与多元风采。
2023年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中国考古博物馆,馆内藏有“超级国宝”之誉的绿松石龙形器、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嵌绿松石象牙杯、镇馆之宝铜牺尊等诸多文物,在文创市集上,该馆带来了包括上述藏品的20多种国宝级文物文创产品。“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走进我们的博物馆,很多精美的文物,非常值得一看。”中国考古博物馆工作人员冯小得说。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是一所以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该馆的“传城者”系列盲盒文创产品在此次文创集市进行了首发。“这款产品将不同时代的长城拟人化,是一款玩偶盲盒,同时还赋予其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如秦朝的长城‘步步为赢’,明代的长城‘一炮而红’。”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研究(文化创意)部工作人员赵静介绍,此次她们还带来了长城纪念邮折、长城特种邮票珍藏册等30多种特色文创产品。
国家一级博物馆定州博物馆,藏品以中山文化、定瓷文化、佛教文化、典籍文化为主,价值厚重。颇具特色的定窑瓷系列文创亮相此次文创集市。“耳环、胸针、项链等定瓷首饰,经过1300℃高温烧制,具有耐磨不易污损的特点。这款‘花团锦簇’定瓷胸针还获得2023年河北文创赛金奖。”定州游礼文创负责人张超一边展示一边说,以宋代梅瓶玉壶春瓶为原型的定瓷冰箱贴,既美观又实用,颇受大家的喜爱。
天津自然博物馆以珍稀动物为主题的冰箱贴、植物科学画、植物精油贴等文创产品独树一帜;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手作项链、手链蕴含浓郁的民俗文化;响堂山宝相花文创产品一度卖断货……漫步于文创市集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微缩的文化宇宙。
“这么多爆款文创产品,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你看这些小小的冰箱贴都设计得那么精美,我已经买三款了。”天津游客王琰琰在展位前流连忘返。
开放式的文创市集上,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还陈设了多媒体屏幕,立体宣传展示各家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和馆藏文物。徐国栋表示,市集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展示舞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流平台。各个文博单位将通过展示、互动等多种形式,与观众分享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大家深入了解文化元素如何在现代文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见证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