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16日凌晨3点多,北京南站“连心桥”主梁顺利拆除,解除了桥梁结构隐患对京沪线、京沪高铁等铁路线的运营威胁。这座年近25岁的人行天桥,曾因北京一位叫窦珍的老人而出名,人们也唤这座桥为“窦珍桥”。如今这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连心桥”位于北京南站内,连接了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翠林小区和南三环路。20世纪90年代,右安门外翠林小区建成,该小区与南三环路相隔几条铁道,市民出行需要绕行远路,十分不便。2000年后,铁道上方修起一座天桥,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因此这座天桥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连心桥”。
桥修好了,可当时因没人负责打扫,桥上很快垃圾满地。住在翠林三里的窦珍老人看到这种情况,拿起簸箕、扫帚,利用空闲时间打扫天桥,一扫就是11年,被居民称为“扫桥爷爷”。2013年11月25日,87岁的窦珍老人从敬老院回来,意外从“连心桥”上跌落,不幸辞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也唤这座桥为“窦珍桥”。
中铁六局本次负责“连心桥”的拆除工作。该工程负责人赵芳表示,几年前,翠林小区边上又修通了下穿桥,小区居民出行有了新通道,“连心桥”也弃之不用。由于该桥年久失修,影响铁路行车和桥上行人的安全,故对此桥进行封闭及拆除。
赵芳介绍,本次拆除的钢桁梁长39.5米,宽3.5米。中铁六局配置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在140分钟窗口期内完成,施工全过程部署智能吊装姿态监测系统,通过5G传输实现毫米级精度吊装轨迹追踪,为复杂环境下的高危吊装提供全天候智能护航。“该桥拆除后,避免了因桥梁病害导致的列车限速、停运等风险,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赵芳表示。
“虽然连心桥不在了,但窦珍老人的凡人善举以及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5月17日,芦婉华正和同事们策划端午节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送粽子的志愿活动,听闻这一消息,陷入了回忆。2014年,右安门街道党工委发起成立了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简称窦志联),芦婉华任窦志联的党支部书记、会长。
十多年来,窦志联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独居老人等提供生活服务,帮助老人学习智能手机,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打车、地图导航、挂号等技能,开展理发、卫生清扫、代办代买等服务,总服务时长近80万小时。“我们做这些是受窦珍老人的启发,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芦婉华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胡子傲
流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