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舶装配钳工这个对技术、技能、动手能力要求十分高的复合岗位,他扎根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他总是抓住一切提升的机会,一步步练就一手钳工绝技;他作为科研攻关团队一员,参与了一大批“大国重器”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研制。他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中船集团特级技师,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船集团武汉船机首席技师周虎。
痴心装配练千番
踔厉奋发成绝技
2000年8月,周虎进入武汉船机,初出茅庐的周虎看着师傅们靠自己的双手,将工件完美地装配在一起,而自己由于实战经验不够,很多工作都无法上手,只能在旁边跟着学习。空有理论,却无法落地,这让刚参加工作的周虎很是内疚,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一定要让自己亲手装配的产品在辽阔的大海中驰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周虎铆足了学习的劲头,凭借超强的执行力,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扎实学习: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遇到技术上不能解决的难题时,他都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下班后,他还带着理论书籍坚守在岗位上,琢磨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一勤天下无难事,正是不断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还有那高昂的学习热情,周虎的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各种比赛中斩获荣誉,从平时同事相称的“虎子”成长为钳台上的“猛虎”。在赛后,他也没有停留在对既得成绩的满足,而是认真复盘,钻研业务技术,把从其他选手那里借鉴过来好的经验运用在工作中,转化为落地实效。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周虎的技能水平日益精湛,逐步成长为特级技师,先后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荆楚工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笃守匠心铸重器 勇毅攻坚克难关
近年来,武汉船机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基于新技术理念研发设计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代表着国际特种装备先进水平,周虎挺膺担当,主动参与这些重点项目的研制。
一项重点项目样机研制阶段,一种特型液压缸出现了活塞快速磨损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研制工作受阻,周虎凭借自身扎实的钳工装配经验,认真分析,积极与相关专家教授共同攻关,系统性提出改进建议,边改进边验证,有效解决了研制”瓶颈”问题。
三峡工程升船机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三峡升船机试运行过程中,现场调试服务难度大,需要有经验的钳工支援,周虎在接到任务后火速驰援。现场舱室内空间狭小、没有吊点,致使拆装问题棘手。周虎用手拉葫芦多点借力松力,多点吊装调整。装齿轮隔环靠的是和同事的配合意识和手感,实现一次安装到位。而联轴器因刹车处于制动状态,齿轮和齿条啮合紧密,难度最大,如果采取老办法费时费力。经过深入分析,周虎给出自己的意见:拆除联轴器的连接螺栓可以腾出空间便于安装,周虎提前告知技术风险,做好风险辨识,通过群策群力一起将相关部件拆解和复装,最终提前两天完成任务,得到用户赞扬。
“必须持之以恒地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打造所经手的每个产品!”这是周虎常提的一句话。燃气轮机机匣零组件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质量控制严,其加工、装配工艺技术代表机械制造行业的先进水平。武汉船机首套燃气轮机机匣产品装配工作由周虎带领班组成员进行,其高超的技能水平保障了产品的装配质量与进度。在25兆瓦燃气轮机过渡段机匣叶片装配过程中,因叶片与机匣外环装配为燕尾槽式的榫接结构,叶片榫头与燕尾榫槽三面的接触面积要求高达80%以上,需由钳工拂配以达该指标。叶片榫头拂配过程中,周虎采用锉刀锉削装配面,利用其长期磨练掌握的良好手感,将锉削量误差控制在0.005-0.01毫米,大大减少了叶片试装配次数,装配效率显著提升。
薪火相传承技艺 师恩接续延荣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周虎以为企业培养更多可堪大任的“工匠”作为自己的使命。他始终认为不仅要教徒弟技能,更要教态度,使他们明白技能之路永远都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始终将“工匠精神”铭刻在心。
他积极利用武汉船机劳模创新工作室、周虎大师工作室、导师带徒等平台,通过技能授课、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交流经验,分享感悟,用心“传帮带”,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水平。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他细致耐心的指导下,徒弟们多次在国家、省、市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苏鸿庆、朱郭亮、梅进权、徐亮、周腾飞等多次在技术比武中斩获大奖,揽获国家级技术比武第三名,省级技术比武第二、六、七名,武汉市状元等荣誉,为武汉船机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熠熠生辉的“虎家军”。
| 来 源:武汉船机
| 责 编:宁湘舒
| 校 对:钱 平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
下一篇:大山里的年轻人接力“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