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和谐绿色新风尚
“以前摆寿宴得开三十桌,烟花鞭炮放半条街;现在一家人围坐吃顿团圆饭,唠唠家常比啥都热闹。”在高峰村的农家小院里,七旬老人陈素花聊起两年前,子女给她办场简约的七旬寿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次寿宴没有攀比排场,不见铺张浪费,简单而又温馨。
在高峰村,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明确了红白事的清单,限定礼金、餐标、桌数等上限,为婚丧嫁娶立规矩。村里还组建了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院坝会宣讲、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村里还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如今的高峰村,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移风易俗推行以来,村里红白事平均花费下降超60%,50多位七旬以上老人在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安享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文明乡风吸引了不少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养老,村庄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 记者手记
近日,晨雾未散时,记者再次踏入高峰村,水泥路面上还沾着露水。这座曾因喀斯特地貌深陷贫困的村庄,如今焕然一新的3D墙绘跃动在粉墙,百亩茶园翻涌着绿浪,连空气里都漂浮着发酵有机肥的酸甜气息。
葡萄大棚里,罗贤国粗糙的手指正轻抚一串青玉般的“阳光玫瑰”。他的妻子黄廷英举起手机,屏幕里翡翠般的果实糖度值定格在18.2。五年前在电子厂麻木按动按钮的手,如今成了伺候葡萄生长的“金手指”。
最动人的春色藏在陈素花老人的小院。七旬寿宴从三十桌浓缩成火锅家宴,省下的寿礼钱化作满园月季。“这可比摆阔气实在。”老人晃了晃戴着智能手环的手腕,院墙上孙辈的奖状与健康监测器的蓝光交相辉映。分类垃圾桶折射的夕照中,这个曾经被大山锁住的村庄,正以产业为经纬、文明为针脚,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夏天。
上一篇:六汪镇创新开展“村村有好戏”移风易俗戏剧小品展演活动
下一篇:中华鼓的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