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已试航,8月赴南海,打造“海上校区”!
创始人
2025-05-16 17:10:38
0

转自:上观新闻

昨天(5月15日)下午17时许,中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完成船舶试航。本次试航历时8天,共约150人以及三条陪测船参与,完成了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文汇报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同济”号的第一次科考航次预计在今年8月开展,为期近一个月,将赴我国南海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

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

“同济”号作为一艘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可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船长约82米,船宽15米,排水量约2800吨,最大航速16节,全回转吊舱推进,续航力8000海里,载员45人。这艘船取得了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i-ship(R1,No,E,I)四个智能符号,分别是岸基远程遥控、开阔水域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

在船舶动力方面,“同济”号采用了先进的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组起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功能,相较同类科考船的能耗降低约8%。该船的智能能效系统、航线智能规划功能可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油耗节约运行成本约3至5%。

在科考能力方面,“同济”号可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亦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在2000吨级船舶平台基础上通过优化布局,实现了460m2甲板作业区域、320m2实验室区域、人均10.2m2居住舱室以及总计一百多平米的会议区、阶梯教室、休闲区、健身区等舱室,以较小的体量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

同济自主牵头设计“漂浮的创新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牵头设计的船舶上建外观、驾驶和居住舱室收到了来自近20家参试单位人员的一致好评。设计团队希望将科考船设计成为一个“漂浮的创新社区”,其外观像一个时尚的现代建筑,船内则如同“社区”和“家”一般温馨。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主持了这一科考船的外观设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我希望每个科考人员登上这条船的时候,第一感觉不仅是要出任务了,而是即将开启一段期待已久的迷人旅程。由于要长时间漂泊在海上,不管是造型、色彩还是细节,都要能给生活其中的社区成员带来情绪价值。”娄永琪表示,每次从汪品先院士灿烂的笑容中,都可以感受到在他的世界里,科研就是生活。他希望这艘船是最前沿的科研和最酷的生活方式相遇的地方。“船的外观要像一个时髦的现代建筑,内部要像‘社区’和‘家’一样温馨。”

“同济”号在外形设计的过程中,广泛参考海洋与地球科学的主题,提取了“沉积”与“流动”的地质形态,通过层叠的上层建筑、流畅的曲线轮廓,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集成的空间布局,使其脱离一般船舶粗犷的工业属性,呈现出轻巧和精致的设计意向。上建靠近船首的位置采用较大的倾角,呈现出飘逸和整体的流线形态,而从上建尾部平台配合舷梯呈现有节奏的空间落差,形成类似度假酒店的平台环境。在外形设计过程中,团队秉承了理性为实的同济传统与追求卓越的工程师精神,在海洋科考船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之外,探索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拓扑衍生式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团队聚焦海上用户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针对科研人员、船长、船员和专家等不同用户需求,全面考虑色彩、材料、使用习惯和灯光,量身定制居住空间。同时融入了智能化设施,以提升整体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团队借鉴“城市意象”的五要素——道路、节点、标志物、边界和区域,在船舱打造出用户的情感地图,不仅强化了各功能区的特色,也让用户在空间中感受到归属感。

设计团队选取了“生鲜市场”、“咖啡吧”、“图书馆”等主题元素,运用鲜明色彩的抽象插画进行装饰,减轻了船舱的压迫感。此外,设计师通过科学的色彩组合,既增强了视觉效果,又让船内环境更显生机。

着力打造“海上校区”

“建造一艘技术先进、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科考船,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科、在海洋强国建设中贡献同济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表示。

由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建造一艘先进的海洋综合考察船显得尤为重要,“同济”号自2024年4月在广州开工建造,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将满足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同济”号这次成功试航将为同济海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启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同济大学在海底观测网、大洋钻探和深潜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了南海深海研究的领导者和国际深海研究的主力军之一。该校牵头建设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唯一在建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主持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南海系列钻探航次,承担完成国家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执行南海多个深潜航次,发现南海冷水珊瑚林和古热液矿等,引领我国深潜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气候演变“低纬驱动”新理论和边缘海“板缘张裂”新机制,使南海成为全球研究程度最高、进展最大的边缘海,确立了我国在南海深海研究中的国际主导地位。

原标题:《中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已试航,8月赴南海,打造“海上校区”!》

栏目主编:樊丽萍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

来源:作者:文汇报 吴金娇 通讯员聂阳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沙碧湖海鸥翔集 闪闪发光的金... 初夏的金沙滩风景如画,数十公里的金色沙滩与蔚蓝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刚柔并济的生态画卷。清澈见底的湖...
【强信心 看发展】甘肃水投一季... 【强信心 看发展】甘肃水投一季度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每...
超大城市如何做好耕地保护? 广... 羊城晚报讯 记者董鹏程、通讯员穗规资宣报道: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举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推...
我市举办文娱领域从业人员法律法...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倩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部署,增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法律法规...
被灰甲耽误的不敢漏脚趾?是时候... - 01 -有机植物精油配方丨温和不痛丨市面上部分护甲产品刺激性很大,使用时有明显灼烧感,很可能对指...
紧急抢修保供水   5月16日10时,新区鸿基路格林美郡小区表前管道发生爆管事故,陕西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迅速采取应...
河北启动孤独症爱星行动计划 以... 转自:河北新闻网我省启动孤独症爱星行动计划河北日报讯(孙青、马晓轩)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
美特勤局调查前FBI局长“暗杀...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 致 本报特约记者 凌 原 本报记者 任伊然一张在海滩上排成“8647”的贝壳...
周末 甘肃省各地晴或多云 最高... 甘肃大部高温直奔30℃每日甘肃网5月1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5月16日,来自省、市气象局的消息,周...
黑帮假冒“黄仁勋”使诈 台湾反... 转自:环球时报 #黑帮假冒黄仁勋使诈# 【黑帮假冒“黄仁...
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最大光伏项目...   新华社克罗地亚科尔拉特5月15日电 (记者 李学军 丁英华)由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
甘肃省工商联十三届四次执委会议... 省工商联十三届四次执委会议召开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马颖)省工商联十三届四次执委会议...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获得者酒泉市瓜州县消防救援...
【图片新闻】兰州九州台黄河大桥... 图片新闻兰州九州台黄河大桥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伊星责任编辑:杨晨雨
持续近2小时!俄乌会谈,谈成了... 转自:央视财经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当天的双...
“村医培训途中遇车祸身亡,家属... 澎湃新闻记者 魏凡前一天接到培训通知后,54岁的乡村医生刘宏芳在前往镇卫生院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事...
欧尔班:中国投资是“不可或缺的... 据“匈牙利每日新闻”网站15日报道,匈牙利政府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当天在匈牙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
南非外交部官网上“台北商务办事... 南非政府近期一直要求台湾地区在当地的驻处迁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近日更有新动作。据台湾《联合报》16...
川渝文物鉴定中心在渝授牌成立 中新网重庆5月17日电 (记者 周毅)16日晚,川渝文物鉴定中心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授牌成立,标志着...
“美猴王”架起中欧友谊桥梁   “幼时,我便读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十分喜爱‘美猴王’孙悟空。创办天堂动物园后,我常常梦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