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温州一母亲疑殴打女儿致死”一事引发关注。15日,浙江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办事处发布通报,确认此事属实。目前,女孩的母亲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从通报来看,死者只有九岁。这个年纪的少女,本应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却因一场“管教”离开人世,施暴者竟然还是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这样被暴力摧毁,令人痛心。
孩子的母亲被刑拘,这个结果不意外。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违反有关规定,轻则构成违法,重则涉嫌犯罪。这名母亲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导致了孩子死亡的严重后果,必须让她付出应有的代价。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其他家长的警醒。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有一种观点需要引起警惕。有网民留言称,这名母亲的错不在于“打孩子”,而在于“下手狠”。令人忧心的是,这样的论调竟然赢得了不少点赞。这说明,依然有不少家长秉持着“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的观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原因是不少人从小就受到棍棒教育,当他们为人父母时,也将这一方法用在下一代身上,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扭转。
此外,“鸡娃”的社会氛围,也助长了棍棒教育之风。不少家长望子成龙,一门心思让孩子考高分、进名校,眼里容不得一点“瑕疵”。一旦孩子成绩没考好、作业没写完,有的家长立刻火冒三丈,抄起东西就想“教训”孩子,认为“打一顿就记住了“不打不成才”。具体到此次事件,据媒体报道,孩子的母亲之所以对孩子下狠手,只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这种落后、过时的教育观念一日不清除,同类事件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棍棒教育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帮助家长纠正错误观念,需要多方协作综合施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严格执法,用法律之严遏制“狼爸虎妈”之暴。对于“打骂孩子”事件,相关部门要坚决给予依法严肃处理,该教育的教育,该取消抚养权的取消抚养权,不能单纯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而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