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事实上,从《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对服务型制造作出部署,并将其定位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什么是服务型制造?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什么是服务型制造?
答:服务型制造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生产经营中服务要素的比重,促使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从生产、销售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
问:服务型制造有什么特点?
答:相较于生产型制造关注产品交付前的生产过程,以“产品”为核心开展经营活动,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从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延伸,具有全周期、定制化、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一种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在实践中已形成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
问: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答:其一,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服务型制造通过在生产、销售、售后环节中嵌入服务,将产生利润的环节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显著提高利润率。
其二,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运输等各环节,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实现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贯通与全产业链运营流程优化。
其三,利于营造创新生态。服务型制造业务边界的扩展,要求企业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多领域技术,倒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
其四,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商业模式由卖产品转向卖“产品+服务”时,出于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考量,企业会设计更耐用且易于维修的产品,降低资源的消耗与碳排放。
问:如何推动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
答:我国服务型制造起步较晚,一些企业转型意愿与转型后发展水平不高。推动服务型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
一是要加强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设立专项资金等手段,支持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与门槛。
三是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跨制造技术、服务设计、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