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市政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为市政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优、“城市病”等问题日益凸显,限制了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影响了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城市品质、更美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供和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对照新时代新要求,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十分必要。本月,修订后的《石家庄市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大同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对全面提升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供法治支撑。
为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历经多年实践探索,《石家庄市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完成了第三次系统性修订,此次修订聚焦市政设施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权责交叉、执法依据不足等痛点,通过厘清部门职责、细化管理标准、强化法律衔接、增设处罚条款等,构建起权责明晰、覆盖全域、闭环管理的法治框架。
厘清市政工程设施相关管理部门职责。条例结合工作实际,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了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便利。条例明确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养护、维修工作的职责部门;明确了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市政工程设施主管部门依法对市政工程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明确了行政审批部门为确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批准部门。
细化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内容。根据城市更新速度加快等现状,条例加强了对开放式场地及设施以及桥下空间的管理,加强了对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保护。条例规定规划道路红线或者现状道路边线与合法建筑物、构筑物外缘之间的开放式场地及设施的管理原则;从施工的位置、面积、期限以及开挖方式等方面,对经批准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应当遵守的规定作出具体规范;规定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安全优先、合理利用、公益为主的原则;明确了种植树木、设置标志牌等设施与城市照明设施的间距应当符合安全距离标准。
明确禁止性行为,增设法律责任条款。条例明确要求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同时,条例对城市道路禁止性行为作出规定。明确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在城市桥梁上增加风雨棚等设施未满足桥梁安全技术要求等行为的处罚规定;规定了未对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缺损及时补缺或者修复的法律责任;明确了擅自拆除、改动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罚规定;规定了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处罚。
为提升市政设施效能注入强劲动能
新修订的《大同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大同市市政设施管理步入法治化、智慧化、精细化的新阶段。条例涵盖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公共停车场、城市照明等核心领域,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民生保障等维度,构建起覆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监督执法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填补管理空白,压实主体责任。条例将城市公共停车场管理单列专项章节,明确其设置标准、配套建设及运营规范,填补了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制度空白。条例细化经营性停车场备案制度,要求经营单位履行安全巡查、设备维护等义务,为解决“停车难”与“乱停车”提供法治依据。
针对市政设施权责交叉问题,条例构建了“主管部门统筹+专业单位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机制。明确市政设施养护维修责任划分:已移交设施由专业单位负责,未移交项目由建设单位担责,特许经营项目依据合同执行。同时,条例公布收费项目目录,要求收费标准必须公示并动态调整,既保障公共利益,又规范市场秩序。
构建智慧中枢,守护城市生命线。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条例要求新建、改扩建市政设施同步建设信息监控系统,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平台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未来地下管网将配备实时感知设备,桥梁隧道将安装结构健康监测仪,城市公共停车场将接入智能诱导系统,形成“全域感知、智能预警”的市政设施管理网络。
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服务温度。针对残障群体出行难题,条例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从“鼓励性”升级为“强制性”,要求所有新建、改建市政项目必须同步配建盲道、缘石坡道等设施,违者将面临行政处罚。在桥梁安全方面,严禁架设高压燃气管线、设置大型广告牌等危险行为,用刚性约束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拉链”问题,条例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养护单位必须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定期对市政设施进行“体检”,维修工程需采用非开挖技术等先进工艺。针对擅自破路、私设地桩等问题,条例列出“负面清单”,明确损坏道路需按原标准修复或赔偿。
畅通监督渠道,凝聚管理合力。条例引入社会参与机制,提出任何市民发现盗窃井盖、破坏路灯等行为,均可通过“12345”热线进行举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政府可通过土地优惠、特许经营等政策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