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日前,青岛啤酒斥资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正式跨入黄酒赛道。这一动作既是应对啤酒行业增长放缓的破局之举,也是多元化战略下产业协同进一步深化的体现。
从行业背景看,2025年中国啤酒市场利润依旧稳健增长。行业整体增长虽有减缓,收入阶段性承压,但由于成本弹性延续,毛利率水平仍旧稳定上升。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进一步寻求升级,通过品类扩张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黄酒行业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初期,头部企业提价动作频出,毛利率逐年提高,高端化转型初显成效,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这也为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契机。
如果深入分析跨品类协同潜力,啤酒与黄酒消费场景存在天然互补性:啤酒以夏季为主,黄酒则主打秋冬养生场景,二者结合可平滑销售季节性波动,提升渠道资源利用率。从产业视角看,黄酒行业长期面临“价值被低估”的困境。尽管拥有千年历史,但其市场规模不足白酒的十分之一,且地域性特征明显。青岛啤酒的入局,为行业带来三重变革推力:其一,资本加持或加速黄酒高端化进程,即墨黄酒可借力青岛啤酒的中高端运营经验实现品牌升级;其二,全国化渠道网络有望打破黄酒地域壁垒,青岛啤酒2B端餐饮渠道与2C零售终端均为黄酒渗透新市场提供通路;其三,借势“国潮”风口,青岛啤酒的年轻化营销能力可能重塑黄酒消费认知,吸引新世代消费者。
与此同时,对青岛啤酒而言,此举是其“全品类酒类集团”战略的实践。近年来,华润啤酒收购金沙酒业、百威布局精酿赛道,啤酒巨头纷纷向多酒种扩张。青岛啤酒选择黄酒而非更热门的白酒,或基于差异化竞争考量。黄酒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整合空间大于白酒;同时,黄酒的健康属性更契合消费升级趋势,符合其“新场景”战略方向。
然而,行业变局中亦有隐忧,跨界整合的挑战不容忽视。黄酒与啤酒在酿造工艺、消费群体和品牌运营逻辑上差异显著。即墨黄酒虽具地域特色,但黄酒行业整体仍受限于江浙沪传统市场,全国化进程缓慢。青岛啤酒需解决如何将啤酒渠道优势转化为黄酒动销能力的问题,同时避免主品牌价值被稀释。若仅将黄酒作为附属品类运作,可能难以突破行业天花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黄酒文化教育成本较高,市场扩容需长期投入;另一方面,区域性品牌可能因巨头的渠道碾压效应加速分化。若青岛啤酒能成功打造跨品类样板,或刺激更多资本进入黄酒领域,推动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
短期来看,这笔交易是青岛啤酒优化营收结构的务实选择;长期而言,它可能成为中国传统酒类市场从割据走向融合的标志性事件。青岛啤酒若能在供应链、渠道和消费场景实现深度协同,或能开创“啤酒+黄酒”双轮驱动的新模式。在消费多元化的浪潮下,“啤酒巨头+黄酒老字号”的组合能否擦出新火花,将是中国酒业观察的重要样本,也将为中国酒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编审 / 李林
撰稿 / 阑珊处
美编 / 于雪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