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巍巍长城,回响千年的正是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勇敢睿智的品质,绵延万里的正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形象集中展示的,正是一个民族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奋发图强的大无畏气概。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经受得起狂风骤雨的洗礼。我们守护长城,不仅是在守护一处蜚声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在守护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去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乡亲们四十年如一日保护长城的成绩,深刻阐释了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为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长城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年来,长城沿线各省区市保护、传承、活化长城文化的力度不断增强。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进程中,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愈加彰显。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穿越千年风雨,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璀璨。它不仅是古代防御工程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见证了无数英雄史诗与岁月变迁。在2000多年的持续营造过程中,长城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血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外来侵略,长城完成了从“砖石长城”到“新的长城”“精神长城”的升华。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在长城一带英勇抗击侵华日军,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抵御外敌、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更是唤起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昂扬斗志,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年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个历史重要节点回望万里长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愈发成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强大力量源泉。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多重风险交织叠加,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国内也面临内需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一系列挑战。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需要我们坚定在克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信心,鼓足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矢志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的勇气。
巍巍长城,回响千年的正是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勇敢睿智的品质,绵延万里的正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形象集中展示的,正是一个民族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奋发图强的大无畏气概。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经受得起狂风骤雨的洗礼。
我们守护长城,不仅是在守护一处蜚声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在守护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在敌寇入侵时万众一心捍卫国家的独立,也可以让我们在一穷二白时众志成城赢得民族的尊严;可以让我们在“扔一颗原子弹让你们尝尝”的疯狂叫嚣面前挺直腰杆,也可以让我们在“球籍”岌岌可危的挑战中乘风破浪。于是,我们对41年前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题词有了新的感悟: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正与弘扬民族精神紧紧相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古老长城得到悉心呵护,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彰显的也正是进一步涵养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根脉的远见卓识。
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再看长城胜景,我们满怀爱国豪情、倍增奋进力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伟大抗战精神,从改革开放精神到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中国人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精神品质始终如长城般坚毅。
雄关漫道,云蒸霞蔚,天际旷远。翻越崇山峻岭而来,向着气象万千处而去,中国的长城巍然屹立,奋斗的精神气吞万里。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