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暂别熟悉的城市与校园,奔赴乡村,用青春与热血,为乡村孩子点燃希望火种。他们,就是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组织开展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在体育支教志愿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让青春在支教志愿中闪光
在海拔3100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体育支教志愿者,被孩子们的渴望眼神触动,迅速克服高海拔不适投入支教工作。志愿者姚瑞在临潭县第二中学支教。她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设计了高原跑步挑战赛,融入地理知识与环保教育,创新开设课堂游戏,为不同学生定制训练计划。她耐心引导一位身体缺陷学生参与体育,使其身体素质提升并重拾自信;组建篮球社团,培养骨干,带动班级体育氛围。姚瑞表示,在实践中教学相长,未来将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用创新教学推动体育教育,践行“守初心,强本领,创实效”,以体育助力孩子成长,让青春在支教志愿中闪光。
在内蒙古奈曼旗三中支教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黄妍说,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令她深受鼓舞。针对当地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她计划在未来时间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与实践相结合、播放体育赛事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园足球赛、篮球赛等各类体育比赛,以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基层一线践行青春誓言
武汉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的身影出现在湖北潜江、仙桃、荆门、神农架、天门、鄂州、咸宁、广水等地。他们扎根基层校园,将体育教学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有的在课堂上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热情;有的在训练中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跌倒后重新站起来”……他们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体育为桥梁传递奋斗精神与团队力量,在基层教育一线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乡村体育教育发展和培养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支教既是奉献,也是成长。吉林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邹奕正在永庆乡中心学校支教。他说,从初登讲台的紧张到从容教学,自己与孩子们在“相互成就”中实现蜕变。
西安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迟小淋来到秦岭山下的渭丰中心学校支教。这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乡村小学,在过去10多年里,由数学老师带领200多名学生坚持训练,三次夺得区足球联赛冠军。支教团到来后弥补师资短板,两人每天带体育课和足球队训练,周末加训。迟小淋说,看到孩子们庆祝进球,她更懂得了体育教育的意义。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让她感到热血沸腾,未来会牢记嘱托,提升教学能力,扎根基层,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将强健体魄转化为报国力量
山西各体育支教团成员在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后,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对青年投身西部和基层教育事业的高度认可与殷切期望。山西大同大学的邢嘉赫说:“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支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我愿意继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与当地教师深入交流合作,促进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他们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同时虚心学习当地教师的经验和作法。双向的交流与学习,让支教工作取得了更多实效。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学校支教的宿州学院学生许建阳介绍,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中,他们将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与红色教育相结合。“我们会在带领学生清扫烈士墓之后,组织‘洁净家园’体能挑战分组竞赛,以体魄强健守护精神传承。这种创新实践响应了总书记的号召,探索出‘以体载德、以体育魂’的教育新路径。期待更多青少年将强健体魄转化为报国力量,让红色热土跃动青春报国的脉动。”
用实际行动坚守理想信念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支教志愿者唐银桢在盐源县政府街小学支教。唐银桢说:“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实践,不断锤炼自身本领,立志成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属于我的一份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体育支教志愿者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家国情怀的热忱。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不畏困难,努力提升教学能力,为孩子们带来专业的体育教育。他们用奋斗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光彩。
在未来日子里,体育支教志愿者们将继续在支教道路上砥砺前行,以体育之光照亮孩子们的前行之路。他们也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支教事业,让更多人在体育滋养下茁壮成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一篇:贺兰山下“绿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