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军)15日,两年一届的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在长沙开展,作为比肩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展的行业盛会,历经前三届的发展和沉淀,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已成为专业技术交流、研判未来趋势的重要平台。作为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聚集地之一,在A股市场湖南有多少家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在股市表现如何?今日,记者从另一个角度带你来看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
市场表现:近两年5只个股股价上涨
在A股市场机械工程板块上,共有6只上市湘企: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邵阳液压、五新隧装、永达股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按区域算,三一重工算北京上市企业,但这家企业起于娄底,成长壮大于长沙,并且目前主要生产也在湖南完成,因此,三一重工也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以2023年5月平均股价为参照,上述7只股票大致表现为,五新隧装上涨约300%,邵阳液压上涨约110%,三一重工上涨约30%,山河智能上涨约22%,中联重科上涨约19%。铁建重工下降约26%,永达股份相比上市价下降约1%(2024年7月30日上市)。
如果拿今年1月2日(开市首日)股价与5月15日收盘价相比,7只股票股价变动为,邵阳液压上涨68.04%,三一重工上涨16.50%,五新隧装上涨16.20%,永达股份上涨2.04%。山河智能下降2.80%,中联重科下降3.80%,铁建重工下降11.56%。
市场差异:细分市场表现不错
从主营业务来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基本是以工程机械产品及配件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主,虽然有一些差别,但很多产品可以实现替代。因此,这几家公司受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反观部分小一点的公司,因为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市场表现反而更好。
以五新隧装为例,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隧道施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持续加强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成套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创新,已经成功推出锂电池版智能掘进钻车、湿喷机远程遥控系统等新产品、新技术,凭借技术优势及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再看邵阳液压,公司主营业务为液压柱塞泵、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液压产品专业技术服务,是我国少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型知名液压企业之一。因为公司深海机器人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深潜1500米进行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在海洋经济风口来时,公司股价在今年2月26日至3月27日一个月内实现了翻倍。
永达股份也在精密锻造技术、复合成形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行业先进性,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具备开发高难度新产品的实力。
市场拓展:十分重视海外市场
记者发现,上述7家公司都比较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三一重工一直把全球化作为公司重要战略。近几年,公司国际销售收入为,2019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41.67亿元,2020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41.04亿元,2021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48.46亿元,2022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365.71亿元,2023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432.58亿元。到2023年,公司国际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0.48%。
中联重科2025年一季度末应收账款国内与海外大约各占50%。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已超过50%,2025年以来,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并且,中联重科在开拓海外市场时特别重视“本土化”。目前,公司已在全球布局400多个网点、7000多名员工,深化本土化进程。
铁建重工2024年海外新签合同30.68亿元,同比增长48.94%。上市以来,公司海外新签合同分别为:2021年7.70亿元,2022年13.50亿元,2023年20.60亿元,2024年30.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57%,海外市场开拓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公司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钻爆法施工装备等五大类30余种产品出口至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
市值相对上述三家公司较小的山河智能也一直把国际市场作为发展重心。山河智能最早在比利时成立子公司,欧洲市场已经成为山河智能成长的重要基石。据公开资料,目前山河智能已经在全球拥有34家海外子公司,除了常见的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凿岩机械等产品,大型的桩工机械也针对国际市场开发一系列新产品。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50%。
市场前景:工程机械龙头盈利能力回升
据东海证券发布的研报,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陆续落地,国内内需复苏回暖确立;海外方面,国内企业正在布局海外售前售后网络,建立海外当地产能,进入全球化加速期,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一季度,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61372台,同比增长22.8%;其中国内销量36562台,同比增长38.3%;出口24810台,同比增长5.49%。另外,据央视财经与三一重工、树根互联联合打造的“挖掘机指数”,今年一季度,全国工程机械平均开工率为44.67%,较去年同期增幅为1.62%,12个省份平均开工率超过50%。
同时,工程机械龙头盈利能力回升。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1.77亿元、268.15亿元、121.17亿元,同比增长18.77%、10.92%、2.92%;分别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24.71亿元、20.22亿元、14.10亿元,同比增长56.40%、26.37%、53.98%。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关注海外深度布局,品牌认可度高,产品矩阵完善,成本费用高效,研发实力强劲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