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王雯雯】5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并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14日凌晨00:01撤销、暂停或调整有关对华加征关税。这一动向被认为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美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对“反全球化”的强烈反对。作为自由贸易的坚定维护者,赫克曼表示,他很高兴中国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对“对等关税”说“不”。他认为,中国经济充满活力,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不会得逞。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采访对象供图)今年四月,包括赫克曼在内的25名美国经济学家发起一项名为“重新确立美国繁荣”的联署活动,呼吁美国各界反对有害的关税政策,这项联署活动得到一千八百余名美国经济学家、政策专家、商界领袖和热心美国公民的支持。
作为该项联署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赫克曼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之所以会参加这项活动是因为支持自由贸易原则。他认为,当前美国的一些政策已在多个领域给美国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美国作为金融避风港的地位。赫克曼称,正是因为人为滥施关税,导致产业纷纷转移到零关税或关税较低的地区。在这种贸易模式下,商品价格必将上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模式会减弱。全球贸易体系实际上已经因为这种行为而发生了重大改变,且这种改变还会进一步加剧,“美国似乎在退出广阔的世界舞台,从世界经济以及国家互助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截至5月15日,包括赫克曼在内的25名美国经济学家发起的反对美国关税政策的联署活动已经获得1866名美国各界人士支持。
为争取美国民众对“对等关税”政策的支持,美国国内流行这样一些论调,如“可以用征收关税取代所得税”、“征收关税让传统制造业回归美国”等。在赫克曼看来,这些想法“过于天真”。他表示,在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确实存在过“用关税取代所得税”的情况。当时的美国没有所得税,税收水平比较低,美国联邦政府的大部分资金确实来自于关税,但当时的整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与现在完全不同。“我们不能以商品关税为基础,来支撑现代福利制度。”
他直言,“如果将关税提高,钢铁厂就会重新开工”的想法脱离实际。“事实上,它们根本不会回来。技术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加征关税的做法却没考虑到上述任何变化。”
在采访中,赫克曼十分赞赏中国坚持扩大改革开放、通过加入多边框架维护全球化的做法。“很多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也经常使用中国商品。中国的生产线越来越先进,在某些品类的制造业中已经相当领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Deepseek。”赫克曼表示,他在中国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经济体系。在近年来高频次访问中国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
他认为,试图孤立中国的人,似乎忘记了“世界很大,中国很大”,中国是不会轻易被孤立的,“我很高兴在关税问题上中国敢于对抗美国,事实上,在国际事务、商业以及政治领域,美国采取的许多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一些国家或许不得不容忍美国的霸凌,但中国不会容忍这种行为。中国足够强大,不必忍受这种欺辱。我很高兴中国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