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老厂房最近有点“潮”:曾经机器轰鸣的车间变成了文艺咖啡馆,生锈的齿轮成了网红打卡点,就连斑驳的砖墙都被画上了潮流涂鸦。这些曾经的“工业锈带”,如今成了年轻人爱逛的“生活秀带”。
对于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城市更新的魅力在于让老建筑带着回忆“逆生长”,做到“有温度的城市更新”。
留住老厂房,就是留住城市的“老故事”。不少南京人对101厂的感情可不一般,这里曾是海军舰艇模型制造的基地。101明潮里改造时,没有把老厂房推倒重建,而是保留了红砖外墙和厂房结构,还在墙上画了“金陵”“下关”的老地名,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回忆勾起来了。
▲101明潮里原为南京第二机床厂的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里更有意思,把旧机器的齿轮、零件清洗干净,喷上颜色做成装饰,旁边还挂着小牌子介绍它们的“前世今生”。现在年轻人来打卡,拍个照发朋友圈,也就了解了城市的工业历史。这种“修旧带新”的做法,不是把老物件放进博物馆,而是让历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让老厂房从“过去时”变成了“现在进行时”。
▲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空间蝶变,服务市民需求。老厂房怎么改,老百姓的需求是关键。“瑞金里 REPARK”以前是办公楼,现在改成了24小时开放的“生活圈”:白天上班族在里面办公,中午可以去楼下的咖啡馆买杯咖啡,晚上周边居民能来吃汤包、逛市集,周末还有年轻人在屋顶花园聚会。
▲瑞金里 REPARK而“101明潮里”自开放以来,其独特的潮流艺术街区定位迅速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这里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音乐节、市集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更新处处想着“人”——不管是在这里工作的、生活的,还是来游玩的,都能在新空间里找到舒服的位置。
▲101明潮里城市更新,需要“大家一起玩”。南京的老厂房改造不是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而是和企业、居民一起“组队”。“越界梦幻城”以前是企业老厂区,现在引进了开心麻花、艺术工作室等,年轻人这里来看演出、逛市集,园区里的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开店提供帮助,租金低还有人指导,真正把“旧厂房”变成了“创业园”。
▲越界梦幻城 34号楼“秦淮硅巷·南工大无为数字文化产业园”更开放,直接拆了围墙,把以前的校区变成了市民能随便进的花园,路过就可以进来坐一坐、聊聊天。近日成立的南京市城市更新促进会,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形成合力,一起解决资金、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难题。这种“众人拾柴”的模式,不仅让老厂房焕然一新,还能长出新产业,迸发新活力,让城市的发展变成大家都能参与的“热闹事”。
▲秦淮硅巷·南工大无为数字文化产业园从“生锈”到“生趣”,南京老厂房的变身告诉我们: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是让老地方有新故事,让新空间有烟火气。它需要蹲下身子听听老百姓的想法,把历史的回忆、当下的需求、未来的可能都揉进一块砖、一片瓦里。当老厂房里的咖啡馆飘出香味,当退休职工在改造后的园区里散步,当年轻人在旧机器旁自拍,我们看到的是城市对人的尊重——这样的更新,才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气质”,让生活在这儿的人,从心底觉得:这地方,真好!
【责任编辑:李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