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学报
1995年,知了还在树上叫着夏天,小卖部冰柜里的北冰洋汽水正冒着冷气,露天电影幕布旁的小孩子还在叽叽喳喳打闹,随着爆米花机“嘭”的巨响,炸成一代人记忆里永不褪色的碎片。
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勇迪,也忘不了这一年的时光。她放弃了分配的工作,决心走入满是红砖墙瓦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此时的她对这里的印象只有“神秘”二字,飘着的化学试剂气味,晨昏不分的实验室灯光,精密仪器与忙碌身影交织的图景……她没有想到,大连化物所会见证她三十载春秋。
“仿佛自己也成了科学史诗里的一个标点。”勇迪说。
勇迪照片。受访者供图在工作中触摸科学脉搏
初到大连化物所,勇迪便扎根工会,从事着维护职工权益、组织职工活动、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四季更迭的职工活动里,新春团拜会、“科技活动周”开放日、中秋联欢会、环所长跑接力赛、计算机知识大奖赛、职工义务献血……许多地方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勇迪(右)和同事组织长跑比赛。受访者供图
“这段时间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工作氛围和谐融洽,领导就像长辈一样教会了我许多东西。”回忆起刚入所时的场景,勇迪笑着说。
2004年,因为部门内部工作调整,勇迪从工会转岗到办公室秘书,负责公文管理、所领导秘书、院士服务、公务接待等,一干就是14年。2014年,按照工作需要,所里决定开发专属的文件管理系统,勇迪作为牵头人组织开发工作,担任系统管理员。
接到任务后,勇迪感觉重任在肩,责任重大,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技术人员不了解工作流程,对于文件系统的设计是一头雾水。而勇迪的任务是和技术人员对接,提出精准的设想和需求,让他们了解需要干什么、怎么干、最终要实现什么目标,还要保证在数据可追溯、流程可控制的前提下,尊重全所系统使用者的工作习惯。“那些日子,我白天组织技术人员和各使用部门讨论——把用户需求转化成程序员能理解的指令,下班后我再系统复盘梳理——在测试系统里捕捉每个可能的风险点。最终于年底前成功上线运行,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并不断优化。”勇迪说。
除了文件系统开发工作,勇迪还于2014年承担起了全所的规章制度汇编。这是继2003年后,时隔10年多重新汇编制度,制度变化很大,工作量可想而知,需要很好的协作沟通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她积极跟各部门取得沟通,化身“制度考古学家”,从134项制度里梳理出了时光沉淀的智慧。
在办公室的工作让她逐步适应了“快节奏”,而离退休岗位的角色变换,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轨。
在细微处浇筑科学基石
2019年,大连化物所离退休办公室(以下简称离退办)一位老师即将面临退休,勇迪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从此踏上了离退休管理岗位。
离退休工作看似平凡,却有着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要求,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退休人员沟通要有‘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让老同志能够充分信任。我来所之后在工作中曾经跟很多老师打过交道,很熟悉,大家都非常亲切的叫我‘小勇’。”勇迪说起这些很动容。
当时离退休职工有八百多人,勇迪差不多能认识其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老同志,少了重新认识的时间,工作上手也变得容易了许多。一声声“小勇”的亲切称呼,成了开展工作最温暖的通行证。
有一位老同志因多年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经常会出现四肢无力、腿部发软等状况,有一次他到所里的食堂吃饭,慢慢往家走的途中突然就没有了力气,倚着斑驳的楼道墙缓缓跌坐在台阶上。好在邻居也是大连化物所的退休老师,急忙拨通离退办的电话。
十分钟后,勇迪和安保人员已经出现在这位老同志的身边,撑着他发颤的胳膊,一级级挪上了楼梯,顺利交到家属手中,看见老人平安无恙了才离开。这样的紧急呼叫如同季风一样时常出现,工作人员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爱也融入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时光褶皱里续写科学传承
除了日常关怀,大连化物所离退办也在积极做出一些尝试。他们深知这些白发苍苍的学术先辈,是流动的知识宝库,是永不熄灭的智慧火种。离退办出版的《夕阳正红》这份浸润着岁月墨香的刊物,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也成为离退休职工了解所里的一个重要载体——素雅的纸页间流淌着老科学家的人生哲思,灵动的笔墨里封印着他们的满腔热血。
“老同志们对这份刊物特别喜爱,我们每期印刷出纸版分发到老同志的报箱,然后把电子版转发到微信群等平台,经常能收到来自老同志赞赏和鼓励的话语,去家里走访时也能看到摆放在茶几案头,他们对于所里的热爱和挂念、对刊物的认可也深深感染着我。”勇迪说。
除此之外,离退办还组织了90余位青年职工和学生切实走近20多位老科学家、老干部。这些曾奋战在科研、管理一线的老前辈,以毕生积淀的聪明才智与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鲜活典范。
参与活动的许多都是八九十岁的老科学家,在促膝长谈中,他们讲述的攻坚克难故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矢志报国、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科研品格,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投身科研。离退办还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钉钉平台供大家学习使用,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持续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内生力量。
转眼三十年,勇迪已经成为了同事眼中可靠的老员工,却还是这些退休老同志眼中的“小勇”。然而有时候,她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接受采访前,她刚刚从殡仪馆回来,一位老同志突然因脑出血去世,提及这件事她的眼眶也微微泛红:“都是平常很熟悉的老师,突然间就离开了,非常不舍。这时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情,大家也要保重好身体,每一天都要活得积极阳光、开开心心的。”
“我们这些‘幕后工作者’虽不在台前闪耀,却对整体工作运转至关重要。离退休管理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在保证研究所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离退办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财富,为研究所发展持续赋能,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同志们的晚年带来温暖与慰藉。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勇迪说。
勇迪为老年大学合唱团演出做准备。受访者供图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离退办也在构思着离退休工作的“温暖升级”,与时代接轨,如何借助AI更好地助力工作是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科技应该让守护更有温度,就像守护科研数据那样,要用同样的严谨态度守护老同志们的晚年。”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勇迪总爱分享“三个锦囊”:像科学家严谨治学一样,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敷衍、不马虎;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尝试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面对繁琐工作,秉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轻易放弃。“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不在惊天动地的发现,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
当暮色浸染化物所的梧桐,勇迪望向熟悉的楼宇,总会颇有感触:“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透着科学精神,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研究所保驾护航,让离退休职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让这些精神在时代更迭中永远鲜活。”这或许就是她最动人的工作注脚——在平凡处守护,让科学星火永续相传。
上一篇:海南省贸促会靠前服务消博会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