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产品生产线。
分体式热管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技术项目。
卤化氢产业化建设。
玻璃管生产现场。
邯钢镀锌汽车板。
本报记者 秦小虎
日前,202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我市共有1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科技合作奖1项。
这些获奖成果涉及新材料、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微电子、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畜牧业、钢铁冶炼、电控电器等多个领域。这是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把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新业绩的生动体现。
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邯郸慧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佳木斯大学
历时15年攻关,揭示了复合界面形成机制,突破了复合技术瓶颈,形成了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及其产业化技术体系,解决了工艺不稳定的行业共性难题,实现了产业化。
授权发明专利33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耐磨损铁基复合材料铸件》GB/T26652、团体标准《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铸件》及4项行业标准,参编国家、行业标准7项;软著1 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EI论文28篇。示范基地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远销英美德等15个国家,核心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80%以上。成果在7省43家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经济效益220亿元,所列15家企业增收节支78.9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多组学人工智能算法的肿瘤临床诊断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研究及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大学,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项目组15年来聚焦“精准诊疗、凋亡机制、药物开发”的临床肿瘤防治关键问题,进行多组学人工智能算法的肿瘤临床诊断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研究及应用,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
本项目技术成果在全国超37个医疗卫生单位和相关企业中推广应用,提高肿瘤早诊及预后判断,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节约医疗费用超4000万元;与晨光生物进行提取工艺产业转化,五年累计产能超3.7亿元,近三年新增经济效益超1.3亿元。
生物医药用高品质玻璃包材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突破了高品质玻璃料方、强制复合熔化、高精度成型等核心技术和装备。
项目授权专利62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获中国建材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先进成果1项。
创新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10条中硼硅玻璃生产线,年产能2.5万吨,项目成果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8.97亿元、利税1.29亿元,实现就业500余人。产品应用到濮阳市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河北正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印度K.B IMPEX等国内外40余家单位,迫使国外同类产品的国内售价下降33%。
采选冶固废制备土木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以河北典型大宗采选冶固废治理为背景,以采选冶固废的高值化和建材化应用为目标,历经十余年“产学研用”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采选冶固废制备土木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建立了覆盖全粒度采选冶固废高性能化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采选冶固废高值化理论和技术,开发了采选冶固废高效活化理论和功能化应用技术。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60件,实用新型专利25件;发表SCI/EI论文106篇,出版著作9部,编制国家、行业等标准17部。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多种类尾矿和固废的广泛应用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已推广生产线110余条,12家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61.14亿元、新增利润1.76亿元,累计消纳固废7950余万吨,节约天然资源14460万吨、减排CO_24935万吨。
中低品位热能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产业化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矿赛力贝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聚焦中低品位热能中地热能、矿井伴生热能、烘干室排放的高温高湿热能等中低品位热能提取利用存在的热量传递规律不明确、能源利用效率低、破坏环境等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攻克了30多项中低品位热能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出“探-测-储-控-用”全产业链的中低品位热能应用技术工艺与装备,并实现产业化。
项目成果在国家能源集团、冀中能源集团、阳煤集团等120多个建筑供暖、井简防冻、洗浴热水等项目中应用。近三年为企业新增产值超31.3亿元,在统计的14个项目中,为应用企业节支4.1亿元,替代燃煤11.6万吨,减排C0_232.3万吨,S0_22010.36吨,NOx972.24吨,粉尘2517.3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
集成电路用高纯卤化氢气体制备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荣获: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为解决高纯卤化氢气体国产化制备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本项目以“原材料的绿色安全合成——杂质化学转化与精密精馏相结合的深度分离——痕量杂质的准确检测和洁净充装”为技术主线,历经近10年持续创新,形成了以过程安全与高纯为特色、组合创新的痕量杂质分析检测方法为保障的高纯卤化氢气体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国内率先批量应用于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纯卤化氢气体领域的垄断。
获得国际先进技术成果1项;授权专利15件(发明专利10件),主持编制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中国工气体工业协会专利金奖1项,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盟技术攻关奖2项。实现卤化氢电子气体规模化生产,产品批量应用于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制造企业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近三年销售总额4.55亿元、实现利润1.48亿元,并实现全面国产化替代,为我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供应链的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质外体蛋白调控植物逆境胁迫与育性的分子机理
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本项目依托河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通过高灵敏的蛋白组学技术,解析了一系列新的参与盐胁迫应答以及植物育性调控的关键质外体蛋白的功能,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项目主要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4篇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Plant Physiology,并被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Trends in Plant Science,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高水平综述期刊论文引用,对国内外质外体蛋白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成胃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智能化升级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本项目以中成胃药摩罗丹(浓缩丸)为研究对象,持续7年技术攻关,精确了该产品临床定位及应用优势,解析了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大幅度提升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及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水平,提高了质量标准及质量稳定性,实现了摩罗丹产业链绿色化、智能化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广大慢性胃炎患者带来更佳优质和高效的治疗药物。
项目创新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6篇,主持制定行业标准1项。以项目科技成果为支撑,项目单位分别于2023年度荣获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度荣获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实施后,摩罗丹的销售收入逐步增长,近三年累计销售收入达21.52亿元。
中深层地热耦合热泵应用关键技术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河北桓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在井下热储取热过程的科学描述、系统高效取热途径、工程设计运行优化方法及技术——经济——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制定地方性标准3部,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1篇,编制降碳产品方法学1部。
研究成果在河北、陕西等多地清洁供暖领域成功应用,为企业新增产值5.1亿元,新增利税7600万元,年节约运行费用4440万元,年可替代燃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万吨/年。
汽车板钢高效、低耗、绿色化冶金工艺研发与创新
荣获: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发明了与传统工艺具有显著区别,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汽车板冶金新工艺。依托于该项目的有效实施,邯钢实现了全体系汽车板钢的稳定生产,汽车板钢年产量达260万吨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新技术实施后汽车板钢转炉钢铁料消耗、脱氧金属铝消耗、转炉耐材侵蚀消耗、降级品发生率等指标显著降低,近三年累计创效43060.45万元。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各类知识产权21项,授权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1项,受理发明专利5件。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冶金新工艺,为我国汽车板钢生产企业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具有良好带头和示范作用。
大型冷连轧机组交直交传动系统国产化研发与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针对大型冷连轧机组交直交传动系统的整体国产化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首次实现成功研制和稳定应用。成果推广至包钢2030mm和俄罗斯1770mm冷连轧机组,以及高速线材、无缝钢管、热连轧机组的主传动领域,并推广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干线压缩机机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申请专利42件(授权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27件),软著11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4篇论文(EI收录)。该项目主要成果也通过了中国机械联合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标志着我国在冶金轧钢高端传动装备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吉帕级高强钢 EVI技术创新及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项目对吉帕级高强钢EVI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了制约吉帕级高强钢应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项目实施,为用户使用吉帕级高强钢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形成一系列技术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用新型2件,软件著作权1项。该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大幅提高吉帕级高强钢EVI技术水平,有力推动其广泛应用。
2021至2023年,累计销售18.2万吨,新增产值11.4亿元,新增利润1.29亿元,获宝马、比亚迪等知名厂商青睐。
超高强马氏体钢低内应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河北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首创“1000-2000MPa超高强马氏体钢低内应力”核心控制技术及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高品质超高强马氏体钢产品,服务于“白鹤滩水电、平路运河、沪蓉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在“5G巡检机器人、冬奥会、军工设备、医疗器械”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了从0到占比超35%的突破。近三年市场开拓量超过30万吨,新增利润2.71亿元。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4件,授权实用新型4件,发表学术论文9篇,制定企业标准6项,企业技术规范113件。
典型天然类胡萝卜素高品质晶体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河北晨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
针对番茄红素和辣椒红素产业化制备存在初提物成分复杂结晶难、结晶装备落后、质量风险高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项目历经十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在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和品质控制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0件,PCT专利2件;制订团体标准1项;获国际领先成果2项,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专利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45亿元,新增利润1.36亿元。
分子催化与电力协同无耗材空间净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项目围绕居室环境净化技术难题,研发了分子催化与电力协同的无耗材空间净化技术,多技术协同为用户提供家庭空气环境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真正的无耗材高效率的室内空间净化。提出了室温无耗材除甲醛技术、等离子体安全高效空气杀菌技术、高选择性电解实现杀菌因子可控释放的仿生氯氧消杀技术、摩擦电无耗材除尘技术。
项目累计获授权专利6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4篇;主导和主要参与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项目技术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由院士及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年-2023年搭载此项技术的产品累计销售111.3万套,新增收入17.75亿元,新增利润2.86亿元。
奶牛产后主要疾病治疗技术研发与应用
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保定阳光本草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在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0年“产、学、研、企”协同攻关,厘清了河北省规模化奶牛场主要产后疾病病原菌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创制产后疾病防控方案和研发新兽药产品,在新兽药研制和替抗品绿色精准防控实现了突破,为奶牛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获批国家新兽药二类、三类和五类注册证书3件、新兽药临床批件4个、饲料添加剂2个。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证书2件,制定技术标准4项。发表论文27篇。先后培养博士3人、硕士5人、企业技术骨干人才37人,培训技术人员1.3万人次,技术示范奶牛19.2多万头,新增产值2.53亿元。
离子液体促进环境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扩散机制研究
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南开大学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从离子液体促进抗生素耐药基因增殖的基础理论,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体系和双荧光标记基因工程菌构建的技术方法,以及细胞水平、mRNA基因表达调控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机制揭示等方面对离子液体生态环境效应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广泛的学术认可。
本项目的5篇代表作发表在Environ. Sci. & Technol.、Environ. Sci. & Technol. Lett.等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期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4篇英文代表作SCI他引次数达238次,单篇论文SCI他引次数达129次。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项目第一完成人受聘为Energ. Ecol. Environ.期刊编委,入选河北省燕赵英才A类人才、首批邯郸市青年拔尖人才等。
许春建
荣获:省科技合作奖
合作单位: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许春建主要从事分离过程领域研究,特别是精馏过程,包括吸附精馏、萃取精馏及相关基础理论。曾与河北省企业在集成电路制造用电子级特种气体及先进材料等国家确立的重点发展领域展开了十余年的深度技术合作,期间承担多项国家级、河北省科研攻关项目。攻克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国产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集成电路材料“从零到一”的突破和“从一到多”的艰辛历程,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技术成果为合作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河北省培养科技人才、吸引未来的优秀技术人才及新生科技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守住好生态 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