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王钢柱
中国的历史好玩的紧。
恢宏华美的是汉唐,精彩纷呈的要算春秋了。
春秋时代,风云人物数以千计,纷纷攘攘大小国家多达一百四十多个。浓墨重彩唱大戏,长卷大赋说不尽春秋人物的精彩人生,四贤公子,诸子百家,竞相登台,演绎智慧,将一个个激荡时代的性情人物张扬的意气风发、荡气回肠。你方唱罢我登场,改朝换代道不完王侯将相的荣辱得失,弱肉强食,诸侯争霸,战火纷飞,彼伏此起,把一个春秋战国演绎的精彩纷呈,热血沸腾。
说春秋,道春秋,读春秋,看春秋,春秋大戏就是这么让人心醉神迷。
倘若,你身边突然冒出来一个春秋时代的古兵寨,眼前豁然幻化出一个叱咤春秋的风云人物,你有没有想急切切置身其中,感受远古灿灿繁华、一睹王者风采的欲望?
走进王金庄古兵寨,春秋大戏正现实上演。
公元2018年春天,王金庄壮美的梯田上,多处春秋时代赵简子屯兵过的古兵寨遗址正在被修复,太行山的褶皱里,沉寂了千年的土地再次燃起了春秋“烽火”,原本就让人叹为观止的梯田上又多了几处好景致。古兵寨上,金戈闪闪,大纛飞扬,简子城中,铁马腾空,将军引弓。时空变幻,古今交汇,历史的天空下,王金庄峰峦间,春秋大典逼真上演,千年繁华,栩栩再现。
那么,2400多年前的赵简子是怎么和王金庄邂逅的?春秋时代的古兵寨又怎么矗立在了现代文明里?
还得说春秋。
2400多年前,赵简子碰到了王金庄。
晋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赵简子想把卫国进贡的五百户人口从邯郸迁往晋阳,遭到同宗大夫赵午父兄的拒绝,赵简子一怒之下,杀了赵午,于是,赵午子稷、臣涉宾“以邯郸叛”,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士吉射)的姻亲,因而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以晋君名义伐赵氏之宫,“赵简子奔晋阳”。
此后,赵简子与范氏、中行氏之间展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拉锯战,也就是晋国八年内乱。
就是在这场拉锯战中,赵简子与王金庄邂逅了。
八年来,赵简子在晋阳与邯郸等地来往奔袭,讨伐征战,多次途经涉县井店、王金庄一代,具备敏锐战略眼光的赵简子发现涉中盆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休生养息,养精蓄锐的绝佳战略要地,遂选择井店简子城(后名)厉兵粟马,寻时待机。大部队安营井店,选择附近高地建烽火台,做瞭望哨,护卫兵营是必要的军事部署,这时候的王金庄就顺理成章进入了赵简子的视野。其时的王金庄,山高林密,群峰对峙,守退皆宜,峰顶视野开阔,放眼远长。于是,赵简子选择了王金庄做观察哨兵寨,历史选择了赵简子。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赵简子几度穷途末路却又柳暗花明,几番山穷水尽又都化危为安,几度夕阳,几番波折,励精图治,韬光养晦,当赵简子的拳头修炼到足够坚硬的时候,再度伐邯郸,一举获胜,赵氏家族开始占据邯郸,古赵国基业由此奠定,历史再无悬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历史终将远去,那些屯兵的古兵寨经过楚汉的洗礼,唐宋的风吹,明清的烟火,民国的枪炮,渐渐被埋进了废墟里……
直到2400多年后的今天,李家父子与赵简子古兵寨邂逅。
先是村人们在当年赵简子牧马的山头牧羊时,不断发现那些锈迹斑斑的铜箭头和陶瓷碎片,但没有人意识到他们脚下正踩着一座2400多年前的灿烂繁华,也让这座古兵寨得以多沉睡了数十多年。及至李世骏假日里带着儿子再次登上这座山头时,盯着那些风雨飘摇的边城,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的李世骏开始反思了,再回忆当年村人们在这里捡拾的铜箭头和陶瓷碎片,他坐不住了。
这里,一定埋藏着一个故事,我得把它挖出来。
于是,父亲李书林、儿子李世骏、孙子李燊祖孙三代一碰头,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决定顺着那些残留的边城挖下去,看看到底有什么名堂。这个决定,让他们顺着历史的轨迹,跨过时空,一直走进了春秋,邂逅了赵简子。
挖掘修整由李书林负责,开始是他和老伴一起挖,后来李世骏化钱雇人和他们一起挖。从春到秋,从秋再到春,他们挖旧址,还旧貌,挖不止,修不停,废墟渐渐露出来了,历史开始被不断还原,兵营、烽火台、瞭望台、寨门,都开始褪去尘埃,拨云见日,这一挖真就挖出一个春秋来。
当李书林和老伴起早贪黑在这里熬了整整两个年头,当儿子李世骏连续投进了数十万元,当上大学的孙子李燊配合修复工作查阅大量资料整理出两万多字的文字,祖孙三代携手打造,一座尽管残破却不失原貌的古兵寨终于初露端倪了。
这时候,井店镇党委、政府获悉了这一消息,开始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古兵寨还原的速度加快了,质量和效率更高了。
终于,赵简子横戈立马以雕塑的形式再次站在了当年曾经站过的山寨上,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冷兵器时代的烽火狼烟,厮杀呐喊已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层层梯田,壮观雄伟,中华盛世一派繁华,秀美村庄满眼祥和,再没有战争烽火,再没有满眼狼藉,赵简子笑了。当年南征北战,四处征伐,不就是最终想换取这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吗?王金庄的今天足以让他欣慰了。
看着一片片废墟渐渐从土里裸露出来,烽火边城再显春秋生机,李书林他们笑了。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总有收获,正是他们的责任和坚守,正是不屈的精神,让这一处历史遗址在我们遥远的猜想里有了具象的凭藉和见证。
现代文明与远古文明就这么在历史的机遇中握手了。文化是传承的,当年的赵简子发奋图强,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开疆拓土,终于浇筑了战国时代近200年灿烂的赵文化基业。精神也是传承的,李家三代和王金庄人民以及井店镇党委、政府,用划时代的眼光和新愚公精神,在壮美梯田上挖掘出的这处古兵寨,熠熠生辉,耀眼了一批批游人。赵简子和李家父子都属于大美王金庄,都属于厚重中华,都属于古今中华文化的灿烂章节,都具备了赵文化传承下来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作者系邯郸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