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数据GO)
根据官方数据,截止2025年4月底,M2余额3325.17万亿,同比增长8%,增幅高于前3个月的7%。根据数据GO测算,4月底M2余额环比减少0.88万亿。
M2余额在2024年3月份突破300万亿。历史上,用了很多年,M2在2013年3月份首次突破100万亿;随后经过82个月,2020年1月M2首次突破200万亿;经过50个月,M2在2024年3月份突破300万亿。
对于M1,央行从2025年1月开始调整了历史数据。调整后,截止2025年4月底,M1余额109.14万亿,同比增长1.5%,增幅比3月底缩小0.1个百分点;有数据以来,历史只有8次M1下降的情况,第一次是2022年1月,其余七次就是2024年4-11月。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调整。2024年12月初,央行发布公告修改了M1的口径,此次优化M1统计口径,是在现行的M1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统计的时候,当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的转账和支付,因此当时未包含在M1的统计口径中。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了转账支付功能,大家无需取现便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的流动性相似,应将其计入M1。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的备付金,比如大家的微信钱包、支付宝余额等,都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
根据数据GO测算,老百姓个人活期存款、微信钱包、支付宝余额里面大概有40多万亿。
根据数据GO测算,调整后数据看,4月份M1与M2剪刀差(M1-M2)是-6.5%,比3月底扩大,之前2024年9月是2022年10月以来最大负差值,达到了-10.1%。
截止2025年4月底,M0余额13.14万亿,同比增长12%。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是2024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环比少增3.36万亿元。
4月社融新增11591亿元。到4月底,社融存量424万亿,环比增加1.03万亿,继续创新高。社融100万亿存量是2013年12月份,200万亿关口是2017年9月,300万亿关口是2021年6月,400万亿关口是2024年9月。
表:4月金融数据明细 制表:数据GO
表格中各类别趋势明细不再一一列出,如果需求可与数据GO联系。
4月份,居民户新增存款-13900亿元,新增贷款-5216亿元。结合过往数据测算,前4月居民存贷比为15.1,比前3月扩大,高于去年同期的8.25。
数据显示,2024居民存款金额累计14.26万亿,是历年第3高;存贷比5.24,是2008年以来最高,反应了居民的谨慎心态。根据数据GO 1月15日发布的《历年居民新增存、贷款额(2005-2023)》,居民存款的增长起始于2018年(那一年7.2万亿),爆发于2022年(一年新增17.84万亿)。居民贷款快速增长起始于2016年(6.33万亿),高峰于2021年(7.92万亿),崩盘于2024年(2.72万亿)。
从年度角度看,正常年份的存贷比在0-2之间波动,如果不在这个区间,反映了居民遇到了一些麻烦。
如果经济好转,居民存贷比应该还会下降,后续应该仍会看到居民信贷额度的扩张和存款金额的下降。该数据越高,说明居民可能因为一些困境而加大储蓄,减少贷款。
下一篇:这一口,鲜气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