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5月14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气象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举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发布会。《公报》对2024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现状开展全面系统的监测与评估,内容主要涵盖气象条件、水资源状况、植被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园区试点前后变化五部分内容。
《公报》主要内容及监测评估结果为,2024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与近十年(2014年至2023年)平均相比偏高0.9摄氏度。年降水量为475.2毫米,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基本持平。年日照时数为2421.0小时,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偏少200.6小时。
河流流量偏丰,土壤水分偏多,典型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缩减,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积雪面积增大、积雪日数减少。园区附近享堂站平均流量为96.7立方米每秒,较近十年平均偏丰22.3%。草地生长季(5月至9月)园区平均土壤水分为27.5%,较近十年平均偏多6.0%。与第二次冰川编目相比,2024年祁连山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以及团结峰冰川面积分别减小6平方千米、17.2平方千米,冰川冰储量分别减少3.6%、11.3%、5.7%,均呈缩减态势。园区祁连站和门源站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与近十年平均相比,祁连站减小17.6厘米、门源站增加1.0厘米。2023年到2024年积雪季园区累计积雪面积较近十年平均增大6.5%。
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地生育期延长,草地产草量持平。2024年生长季园区植被覆盖度平均为49.2%,较近十年平均增加1.7%。草地生育期整体延长6天,草地产草量大部地区持平。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提升,园区内2024年1月至9月野牛沟草地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园区大部分区域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24年园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245.4克碳每平方米,较近十年平均增加11.3%;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平均为28.7,较近十年平均提升12.7%。2024年1月至9月,野牛沟草地生态气象野外试验站二氧化碳每平方米净吸收927.0克,生态系统吸收的碳总量为每平方米253.1克。
相较于试点前,园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态质量均有增加,水源涵养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与试点前相比,2024年园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3.9%,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增加15.7%,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上升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