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万玲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中,清单事项数量从2022年版的117项精简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这一细微的数字变化,释放出激发市场活力的强烈信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自2018年首版清单实施以来,历经四次修订,逐步构建起“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新模式,明确规定清单之外的所有领域,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小企业均能依法平等进入。如此,经营主体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被彻底激活。
此次清单“瘦身”,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了新机遇,民营企业从中受益尤为显著。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此次清单“瘦身”,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科技创新领域为例,准入门槛降低后,更多企业和人才纷纷涌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清单在放宽准入的同时,格外注重对重点领域的依法规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将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等新业态新领域纳入清单管理,明确非金融机构名称使用规范,调整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范围……这些举措既为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道路,又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和公共利益安全,实现了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市场化改革中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科学理念。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地见效,一系列配套措施正在有序推进。在监管方面,政府部门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杜绝监管空白。同时,持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确保“非禁即入”原则落到实处。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瘦身”,彰显了我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就能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