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劳模先进是爱岗敬业的“排头兵”、攻坚克难的“急先锋”、薪火相传的“领路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在创新的征程中,他们用智慧点燃希望;在时代的浪潮里,他们用奉献追求卓越。
在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模范集体的评选中,密云区1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0人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7人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3个单位被授予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
密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密云区总工会将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广大职工秉持诚实劳动的态度,以勤勉工作的精神投入日常,锐意创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承担起新时代的重任,为密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先进工作者,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党组成员、副大队长段小龙(左):
履行“保水”承诺
护卫水库安全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党组成员、副大队长段小龙在守护密云水库一线工作近30年,为履行“保水”承诺作出贡献。
1995年,段小龙来到密云水产局工作,自此与密云水库结下了不解之缘。“坚守在水库的工作岗位虽充满艰辛,但我们深知,这份坚守背后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殷切信任。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可能的安全隐患,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京城‘保水人’的神圣职责。”在密云水库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着密云水库的生态环境,为京城的水源安全保驾护航。
2024年4月,段小龙担任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党组成员、副大队长。他利用自身专业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系统梳理以往执法的典型案例,深入库区重点部位和案件高发区域进行巡查,认真研究补齐当前执法工作的短板。同时,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开展渔政亮剑、绿盾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积极研究制定对策机制,提高“保水”能力和水平,展现了一名新时代“保水人”的使命与担当。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密云区第二中学英语教师张玉娟:
用情用心育人
诠释师者担当
密云区第二中学英语教师张玉娟,用21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于三尺讲台之上生动诠释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班主任岗位上,张玉娟秉持着“以爱为基,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带班理念,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之中。近五年来,她所带班级9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班级学生一本上线率100%,大多数学生顺利升入重点院校。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张玉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求真、务实、创新”的英语教学风格。她的教学成果丰硕,多个课例和论文获市区级奖项,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等13项市区级荣誉。她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学科成绩不断实现突破,多人次在高考中取得14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
作为备课组长,张玉娟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带领本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开设多样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备课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她参加联研项目,录制“十四五”时期教师研修微课,多次作经验分享,并悉心指导帮助对口单位库伦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师和本校的青年班主任,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密云区果园街道上河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夫奎: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扎根基层社区工作16年,密云区果园街道上河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夫奎,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
赵夫奎构建“党建+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积极打造“红色合伙人”、党群议事厅等协商议事“微平台”,凝聚基层治理“大合力”,通过开展“摆桌子听意见”居民接待日活动,解决公交车引进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创新建立“1+10”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依托“暖心驿站”服务群众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先进典型社区案例”并得到推广;创新打造“四色”社区党建品牌,举办社区生态“尚·和”节系列便民服务活动,擦亮居民生活“幸福底色”。
此外,赵夫奎注重社区“两委”干部培养,总结探索“听、说、问、看、走、办”六字工作法,开展网格大走访,发挥“说法评理”工作站作用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和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密云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陈光:
传承中医薪火
服务百姓健康
在密云区中医医院深耕34载,该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陈光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以丰富的经验授业解惑,深受百姓赞誉。
陈光在中风、眩晕等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建立医院首个卒中单元,规范了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流程,使该专科成为密云区首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作为市名中医“身边工程”团队负责人,她12年来坚持深入山区义诊,累计开展义诊活动120次,2000余名山区百姓受益。
陈光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持及参与市级科研课题4项,获得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在她的引领下,医院市级重点专科增至4个,为密云区中医医院迈向三级医院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陈光矢志传承中医薪火,精心打造名医工作室,带领皮肤科、脾胃病科团队完成工作室建设。她悉心培养的10名徒弟,如今都已扎根基层医疗战线,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为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陈光积极推进医院改革,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腾退办公用房用于建设肺病科病房,有效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对医院诊室进行科学整合,增设了20个专病门诊,开设了6个夜间门诊,为上班、上学患者提供便利,每年受益患者达3万余人次。
北京市劳动模范、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充填工程师杨莹:
依托智能技术
推动矿业发展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充填工程师杨莹长期从事金属矿山膏体充填和智能开采的研究工作,在我国金属矿山充填智能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
杨莹主持完成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尾砂浓密预测与调控”项目,对尾砂静态絮凝和动态浓密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预测,实现了尾砂浓密技术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在她担任“智能充填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总负责人期间,项目实现了工艺控制系统的三维全景展示和真实设备通讯,完善了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视化功能,推动了金属矿山智能充填技术的发展。
杨莹积极推动产学研优势团队联合开展技术公关,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膏体绿色处置”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充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等,提出了尾砂颗粒断键重聚自增强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膏体充填优化模型,完善了金属矿山智能绿色发展理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开采行业技术进步。
杨莹注重学科交叉与团队合作,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金属矿山充填自动化与智能化研发团队,为我国矿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华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刘新:
深耕基层党建工作
提升市场治理效能
作为北京华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刘新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基层党建岗位上默默耕耘。她以创新精神、务实作风和严谨态度,优质完成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刘新深度参与构建“1+3+N”管理模式,推动属地、主管部门、市场党组织等多方联建共建,成功打造“红色菜篮子”党建创新项目。她以“党建联席会”为载体,组织召开会议协商解决重点问题,使商铺出租率提升12%,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市场治理的有机结合。该项目成功入选北京市100个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案例,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典范。
刘新积极投身区域化党建实践,携手静态交通公司、金锁安防公司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协同共治的管理格局。她精心组织“密云先锋”行动、“蓝马甲”行动和“联合执法”行动,有效引导党员商户亮明身份、发挥表率作用,显著提升了市场的文明诚信经营意识。
刘新坚持通过党建联系人制度走访入户,推动商户文明经营。2024年,5个商户获评“五星级商户”,6名党员商户被评为“党员经营示范户”,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率同比下降30%,食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泰民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立辉(左):
以科技赋能农业
用创新引领振兴
北京泰民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立辉通过科技赋能和创新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模式。
安立辉深知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密云综合实验站站长,他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新品种试验和脱毒种苗繁育,建立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安立辉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打造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他改造深V覆膜播种机,降低生产成本;设计高压微雾系统,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他积极组织农民培训,推广新技术,拓展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安立辉还创立了“净鲜园”“京农优选”等网店,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并创新利润分配模式,为合作社和经济薄弱村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低收入户增收452万元。此外,他积极开展轮作和秸秆堆肥还田技术,提升生产质量,与经济薄弱村建立产销对接,推动标准化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北京市模范集体、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中心:
筑牢“清新防线”
守护蓝天白云
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中心长期从事密云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持续深化实施“一微克”攻坚行动,统筹组织、协调密云区各部门、各属地,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密云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在提升“含绿量”方面,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中心聚焦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提升生态“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使辖区内企业的“含绿量”位居全市前列。
在提升精治能力方面,该中心组织开展扬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聚焦工地、裸地、道路、场站等主要扬尘污染源,分项整治、分类施策,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使全区降尘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在聚焦高质量发展攻坚方面,该中心紧扣密云区“高质量发展年”目标,组织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以持续攻坚的工作举措为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夯实基础。2019-2024年,密云区连续六年实现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连续三年排名全市首位。
目前,密云区PM2.5浓度由2013年71.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5.6微克/立方米,下降率达64%,创该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