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刘璇)前不久,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标准(试行)》。日前,在河北邯郸召开的2025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
郭鑫表示,科技小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规模不断扩大,为保障科技小院质量,避免“建虚了”,三部门联合出台了该文件。
文件提出了目标定位与条件保障、组织体系、师资队伍、入驻研究生、培养环节、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社会评价与职业发展等7个一级指标。对具体的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程序、支撑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涉及经费、师资队伍建设、入驻研究生人数与时长等具体要求。
在经费方面,文件规定“生均各类奖助补贴不少于1800元/月”“有来自教育、农业农村、科技部门、科协组织、行业企业等的各类可支配运行经费支持不少于20万元/年”。
师资方面,文件规定“有明确的导师团队,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至少设置1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行业导师”。
在入驻研究生相关要求方面,规定“派驻研究生不少于3人,其中常驻科技小院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少于2人(入住时间不少于120天/人/年,完成100篇/人/年符合标准的工作日志)”。
文件还规定,三部门对通过监测的科技小院及建设单位,将给予支持,包括教育部门将科技小院监测情况纳入“双一流”建设、学位授权审核、教育教学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农村部门支持科技小院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和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在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支持科技小院师生;鼓励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共建科技小院。
各级科协组织对符合“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助方向的科技小院给予倾斜支持;中国农技协积极支持科技小院面向“三农”做好科技服务和科普培训宣传,推进基层农技协组织与科技小院优势互补、深化协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