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雪山如同宏大的舞台布景
见证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哀乐
当雪山成为取景框的圆心
成都每个角落都是奋进的诗集......”
近日,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出现了一行行诗意般优美的文字。今年3月,该市公布“我在成都看雪山”首批推荐观景点位,并在5月5日“开山节”当天推出2025年成都雪山点位摄影征集活动,引发社会各界尤其是摄影师们的广泛关注。
“我一定要争取用自己手中的镜头,拍到在成都城市背景下最美的雪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平说,所拍雪山图片被展播后除了可以获得活动纪念周边外,上传平台还可获得5个“碳惠天府”碳积分奖励。
5月14日,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之一的成都市,立足生态环保、广泛惠民、政府引导,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目前,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20万;累计开发碳减排项目148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67.4万吨,50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转化,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绿色低碳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5月14日一大早,家住金牛区人民北路的成都居民罗运枫和以往一样,采用“共享单车+地铁”的方式前往郫都区上班所在地。“有时候天气好,我下班后也会不乘坐地铁,而是直接骑共享单车回家。”罗运枫说。
“我每天早上在‘碳惠天府’小程序签到,早上八点平台会提醒我早餐光盘行动并注意错峰出行。平台为我们建立了个人碳日志,能了解生活中一些行为及产品的碳排放。”今年35岁的罗运枫,在“碳惠天府”平台的用户历史总积分已经达到17万分,累积碳减排量510千克。
步行1000步将获得20个碳积分,绿道骑行、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新能源网约车,都将分别获得不同碳积分......在使用“碳惠天府”平台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已成为众多成都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记者从成都“碳惠天府”平台运营方了解到,该平台已完成绿色出行、低碳文教、低碳消费、低碳社区、低碳办事、低碳休闲等六大领域的场景建设,累计上线低碳行为场景41个、低碳消费场景104个。
该平台同时与支付宝、美团、T3出行、快电、哈啰单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平台建立场景长期合作,联合青聚锦官城、蓉E行、成都图书馆、天府通等本地平台,确保市民“碳积分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便捷体验。
云成都城市探索挑战赛。在“互联网+”垃圾分类低碳场景方面,“碳惠天府” 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同类碳普惠平台中率先实现垃圾分类线上线下数据实时同步。
家住新都区斑竹园缤纷翡翠湾小区的李女士,一直保持着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她会把衣物、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攒起来,但搬运到垃圾回收门店距离太远,费时费力。
今年年初,李女士发现小区外面新建了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把可回收物拿到交投点后,店员帮忙精细分类,按不同品类依次放到碳中和计量仪上称重计量,碳中和计量仪的屏幕上显示本次回收获得的现金及碳积分数额,完成回收后,碳积分便同步至“碳惠天府”平台个人账号。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碳惠天府”平台垃圾分类回收合作伙伴已拓展到5个,与绿港环资、国新智创、碳拾光、银谷碳汇、宅小取等完成数据对接,合作平台线下回收点位累计超600个,在成都区(市)县中实现全覆盖。
2024年,通过完成线下垃圾分类回收场景,已发放超300万碳积分奖励。“这表明垃圾分类回收场景的打造,对成都市民垃圾分类行为起到了显著的引导作用。”“碳惠天府”平台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说。
“青春志愿·美丽成都”高校低碳市集活动。
让成都城市品牌和文化深入人心
本次2025年成都雪山点位摄影征集活动,主要包括“雪山纪实”“宝藏机位”“故事大片”等三方面内容,鼓励参与者分享拍到的“会讲故事的”雪山照片、还没有被挖掘的拍雪山宝藏机位,以及在成都拍到的生态环境美图美景。
记者了解到,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成都目视范围内可以看到上百座雪山,是全国唯一一座可以在市区遥望7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城市。最近几年,成都市区一年中的观雪山天数年均超过60天。
成都环球中心之上,幺妹惊艳“露脸”。C视觉 蒋涛 摄在新都区,看雪山、城市与飞机同框。C视觉 杨斯松 摄谈及此次活动举办的初衷,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实地感受到成都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的逐年提升,展示成都绿色生态文明的城市形象,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在成都,除了拍雪山外,市民在“碳惠天府”中还能参加许多低碳文教场景,包括到成都图书馆借阅、捐赠图书,线上参观浏览相关博物馆,以及参与志愿者行动等,都将获得碳积分奖励。平台不定期开展相关答题活动,为市民赠送相应场馆门票等参与福利。
“鼓励大家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成都灿烂的城市文化,并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低碳习惯。”“碳惠天府”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现已对接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大熊猫博物馆、川菜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上线成都图书馆、成都世园会、高新体育馆、海滨城等专题场景,每月线上参观人数上百万人次。
“碳惠天府”平台与成都图书馆联合活动。
积分兑换“真金白银” 市民参与度高
“我今天用碳积分,兑换了成都动物园门票。打算周末带小孩去参观。”5月14日,罗运枫对记者说。
让罗运枫高兴的事儿还有不少。“去年,我被‘碳惠天府’平台评选为低碳先锋。”罗运枫说,他在4月21日举办的大熊猫基地知识答题挑战赛中,获得第六名。奖品是大熊猫基地门票一张,以及大熊猫“花花”纪念币。
而新都区那位爱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李女士,最近也通过碳积分兑换了单车骑行卡,享受了共享单车免费骑行的福利。
据“碳惠天府”平台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在对公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参与低碳环保活动等行为发放碳积分的同时,也鼓励公众用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3年内,共有420多万人次通过碳积分兑换了各种奖励。平台累计发放地铁、公交乘车优惠卡上百万张、共享单车骑行卡10万余张,通过支付宝、美团等消费平台共发放各类消费券20万余张,价值超500万元。
“平台显示,今年用户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万。”“碳惠天府”平台运营方负责人表示,去年该平台已新增大件垃圾回收、童书漂流、个人碳足迹日志、零碳会议室等10个低碳场景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新增天府绿道骑行、节约用水等低碳场景,持续努力完善和提升平台服务功能,持续加大普惠激励力度,以实现“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推广效果。
(“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