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谢碧鹭 帅可聪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纷纷加大了分红力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15时左右,年内公募基金分红金额约870亿元,涉及近1800只产品,与去年同期1400多只产品和约600亿元的分红金额相比,增长态势显著。
在这波分红大潮中,债券型基金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其分红总额占比超过七成,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其中中银丰和定期开放等多只债券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名列前茅。权益类产品也紧跟其后,约270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分红约170亿元,华夏沪深300ETF等多只股票型ETF的分红表现尤为亮眼。更引人关注的是,2025年有400余只基金出现了多次分红的现象。
整体而言,这些基金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收益情况,在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及时向投资者派发红利,体现了基金管理人对产品运作状况和收益实现情况的把控以及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在稳步推进分红的同时,部分基金公司已着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布局工作,对于后市发展,亦是充满信心。
分红规模同比显著增长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进入高潮,截至5月14日15时左右,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金额约870亿元,共近1800只产品参与(不同类型分开统计,下同)。去年同期仅有1400多只产品进行分红,分红总金额约600亿元。从规模来看,年内分红金额较去年同期有了显著增长。
从基金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无疑是分红的主力军,年内分红总额约650亿元,占总规模的七成以上,在分红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银丰和定期开放、华夏鼎丰债券、中银睿享定期开放、中银证券安进A和易方达稳健收益B排名前五,年内分红金额分别为20.03亿元、10.16亿元、10.01亿元、7.51亿元和6.89亿元,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权益类产品紧跟其后,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约270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金额约170亿元。虽然总体规模占比并不算很大,但就单只基金分红表现来看,十分亮眼。排名前五的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泰柏瑞红利ETF,年度分红总额分别达26.83亿元、24.61亿元、15.91亿元、13.29亿元和10.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二级市场ETF产品近几年规模的增长,ETF产品的分红不断“水涨船高”。除了上文提到的5款产品外,南方中证1000ETF、华安上证180ETF等产品年内分红排名较为靠前。目前市场上的ETF产品已经超过1100只。
400余只基金多次分红
在2025年的基金市场中,百余只基金出现了多次分红的现象,引起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行分红的基金中,有400多只基金分红次数在2次及2次以上,有80只产品分红次数在3次及以上。
部分基金分红次数尤为突出,比如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C/E,年内分红次数高达9次;紧跟其后的是湘财鑫睿债券A/C,年内分红次数为6次。此外,尚正正享债券A/C、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联接A/C等基金分红也较为频繁,年内分红5次。
这些基金在不同时间段,根据自身收益情况,多次向投资者派发红利。从时间分布上看,有的基金是按季度分红,有的则根据收益实现情况灵活安排分红时间,但都能做到在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等相关要求下,及时进行分红。而且,无论是在股市表现相对平稳还是有一定波动的时期,都有基金坚持多次分红,反映出基金管理人对自身产品运作状况和收益实现情况的把控,以及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
“积极的分红策略有助于显著改善投资者的基金持有体验。当投资者定期获得分红收益时,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投资所带来的实际回报,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积极分红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部分收益。在市场行情存在不确定性、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分红可以让投资者将已实现的部分收益及时落袋为安,避免因市场波动而导致收益的大幅回撤,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健的投资保障。”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持续看好后续市场
在推进稳健分红的同时,部分基金公司也已着手展开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布局工作。
在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看来:“2025年TMT赛道仍然充满机会,人形机器人、AI应用软件开发、电动车产业链相关的半导体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以及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仍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展望未来,国内外形势对中国的军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未来数年军工行业的需求较为刚性,军工行业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景气度。”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称,美国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将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这则消息传出后,引发二级市场投资者一片哗然。对于后续市场发展,部分基金公司的看法十分积极。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负责人乔培涛认为,本次关税谈判阶段性落地后,在后续潜在的关税扰动预期下,二季度至年中或迎来新一轮“抢出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或能超预期。本次关税扰动阶段性结束后,后续新增地产、消费及财政性政策的必要性边际回落。后续市场或迎来短期预期修复和风险情绪提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中美权益市场、外汇市场、工农业大宗商品市场情绪的阶段性提振,重点关注外需对美出口链、港股等资产价格的反弹表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