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工业报
5月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汽车热系统学术年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次年会云集了国家有关政策和研究部门、国内外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机厂、系统集成商、零部件及配套服务企业、以及知名专家学者1052名代表与会,随展企业参展面积逾1.2万平方米。目前正值《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之际,大会围绕R290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技术、CO2高效热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混合制冷剂适应性研究、二次回路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究、热管理系统智能化算法研究、智能座舱空气品质控制与舒适性评价、热管理系统芯片及域控技术七项议题深入探讨,掀起了全产业链创新的澎湃浪潮。
2025中国汽车热系统学术年会会场
厘清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无量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保护臭氧层处处长董文福在《<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形式和进展》报告中阐述,《蒙特利尔议定书》是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公约,中国在议定书的履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多年来,累计淘汰ODS的生产和使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1991至2020年在淘汰ODS过程中,累计避免了约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被授予“保护臭氧层政策和实施领导奖”。随着履约进程不断深入,HCFCs配额不断缩减。2040年将淘汰HCFCs,受控用途生产量16.4万吨和8.6万吨国内使用量,2045年将在基线值基础上削减HFCs,受控用途生产量14.8亿吨和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国内使用量。面对淘汰削减任务重、要求高、替代改造难度大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发布履约《国家方案》、修订《进出口管理办法》、对HFCs实施总量控制和加强地方履约能力。下一步,将贯彻新修订《条例》,落实好《国家方案》,推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推广等。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保护臭氧层处处长董文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解析了《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情况》。一是政策促进行业增长。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二是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售量的41.2%。三是汽车出口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1-3月,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四是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明显。1-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8万辆和1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和1.8%。其中,出口24.2万辆,同比增长13.1%,五是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整合成为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理事长牛宏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热系统分会秘书长邹慧明先后作《中国汽车热管理产业发展动态》《ISO13043国际标准修订进展及当前提案内容》报告。
创新共振;赋能汽车热系统全产业链
节能环保、成本控制、整车安全、制冷剂遴选、检测标准、AI 技术等创新与企业息息相关,主场演讲座无虚席。
上海交通大学陈江平作《以压缩机为中心的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报告,他认为,“热管理体统集成既要零部件创新,又要对热泵系统深刻理解及经验;兼容多种冷媒的完全集成‘能流机2.0方案’应是热系统集成模块设计的终极方案。”中国科学院物理化技术研究所罗二仓、三电中国创新研究院姜利民,中期数据有限公司任家宝,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辉,东风汽车研发总院王小碧和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程芳慧先后作《热声制冷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车载制冷/热泵应用前景》《Sanden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热管理零部件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流程与实践》《以高效、智能、场景化热管理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体验升级》《深蓝汽车整车热管理技术发展与思考》主题演讲。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甘芸华、科慕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杨芸与中国同行分享了《霍尼韦尔HFO制冷剂在汽车热系统的应用》《R457C——科慕新一代车用热泵解决方案》。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刘东《面向新环保法规要求的间接式宽温域热泵研究》、上海普法芬电子有限公司张良《AI赋能智慧空调2.0个性化升级》、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邓东《应对新环保的热管理系统冷媒阀研究进展》、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范力群《新能源汽车管理系统HIL测试试验台》、爱发科东方检测技术(成都)有限公司翟骑龙《R290汽车热管理系统气密性检测和高精度充注》、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穆景阳《R290汽车热管理模块工业化及安全策略》、上海仪达空调有限公司赵宇《电动车集成化“三合”一多源热泵系统开发》和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游书文《封装技术创新域突破---功率器件在汽车管理中的应用》演讲均受到好评。
校企联袂:为汽车热系统企业保驾护航
5月11日上午三场高质量分论坛此起彼伏。以“环保替代冷媒适应性研究”一分会场格外引人注目,整场“R290制冷剂”热议话题,令与会者座无虚席下伫立聆听。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何煜作《新能源汽车290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究》专题发言。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胡昊《R290车用热系统开发介绍》、中国长安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马文彬《基于R290的电动汽车二次回路系统控制策略及能耗研究》、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朱腾飞《R290双侧二次回路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实验研究》、苏州德逸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耿聪《基于R290集成式热泵管理系统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专题发言屡获掌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杭州凌动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先进内燃机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应学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演讲嘉宾旁征博引,分享了《新型环保混合制冷剂R475B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适应性研究》《新制冷剂在双二次循环系统的应用》《高效环保制冷剂R454C适用性研究》《宽温域混合工质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研究》《多热源CO2热泵系统性能及控制策略研究》《电动汽车CO2热管理系统控制性能优化研究》《蒸发—气冷两用型CO2乘员舱侧换热器传热与压降数值研究》等研究成果。“创新”是本次论坛出现最多的热词,高校研究项目很多源于企业的需求。
二分会场以“热管理系统与关键零部件测评技术”为议题,全方位为企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分享了《汽车热管理系统电子水阀技术条件标准研究》《新能源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测评新技术及体系开发》《热管理零部件(PTC)应用解决方案》《C-GCAP2024修订版健康板块在座舱热环境中的应用解读》《车内环境下PMV模型改进与热舒适性优化方案研究》《汽车舱室环境通风系统和未来发展方向》《新能源动力系统综合热管理测试平台设计与虚拟标定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服装热阻和代谢率实时预测方法研究》等内容。
三分会场以“热管理系统与关键零部件设计方法”为议题。听众与演讲者共鸣,分享了《新能源汽车LGWP制冷剂的压缩机油解决方案》《车用低GWP热泵工质的润滑油开发进展》《面向寒区使用场景的热管理技术与发展趋势》《个体化热舒适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与展望》《电动涡轮压缩机吸气流道流动仿真研究》《换电重卡热管理研究现状及其预测温控》《基于梯度肋的电池液冷板温升特性与功耗多目标优化研究》《动态工况下电动汽车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均温性研究》《汽车热交换翅片成型关键技术解析》等主题发言。“中国汽车热系统学术年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此次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热系统分会、中国制冷学会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承办,三电(中国)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协办。
背景资料
中国履约进程
1989年中国加入《维也纳公约》,1991年中国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2010中国加入《蒙特利尔修正案》,2021年中国加入《基加利修正案》。
(零时)
审核:胡明旺
责编:左宗鑫
编辑:李一诺(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