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清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马场庄村的粉条精深加工车间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亭正与村民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通过‘三维赋能’,我们打开了发展新视野”,这位刚刚到职的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指着轰鸣的设备说。他所提及的“三维赋能”工程,正是多林镇以人才赋能、班子建设、产业发展为核心打造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多林镇建立“县镇村”三级导师制,为5名到村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定制成长计划。通过“田间课堂”等沉浸式培训,推动干部在项目申报、矛盾调解等实战中累计解决群众问题5项,落地7个发展项目,其中4个重点项目见效。建立全周期考核机制,动态解决工作难题3项,形成人才引育留用良性循环。
开展村级班子“健康体检”,对10个村“两委”成员进行精准摸排,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定2个重点关注村实行“一村一策”。创新“实战练兵”机制,选育13名年轻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通过周实践、月检验、季评估的闭环管理,优化班子结构,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联合周边3个乡镇打造“红色聚力·融心富坊”党建示范带,通过支部共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建成青梦粮油加工集群等实体项目,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发展粉条精深加工等共富工坊,探索林下养殖等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