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巡检车搭载AI道路智能巡检系统,化身“CT医生”,找出马路上的病害,并经过大模型应用和人工智能决策工具全面分析,自动形成专业化设施体检报告……在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城云巡” 智慧巡检系统登台亮相,它集成AI大模型、高精度定位与云端协同等核心技术,让AI成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守护者”。
“过去道路巡检,靠的是专业人员的一双眼和兜里的一支笔。有经验的老师傅,能够发现道路路面的各种病害破损。”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慧巡检项目负责人陈晔宽表示,如今,有了“智城云巡”智慧巡检系统,只需要一辆车一个驾驶员,巡检效率就能提升近一倍。
秘诀就在于它的“火眼金睛”,看似普通的养护工程车飞驰而过,车顶的高精度扫描设备却在进行毫米级“扫雷”——路面上毫米宽的裂缝、硬币大小的坑槽,甚至交通指示牌的边角缺损都无所遁形。陈晔宽说,这套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就像给道路装上全天候健康监测仪,连雨后悄悄积累的积水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此外,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所使用的工程巡检车辆还搭载着AI道路智能巡检系统,集成了时空智能、地理信息采集、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技术,在行驶中不仅可以实时识别道路裂缝、坑槽、积水等道路病害,还能识别标志牌损坏、护栏设施缺损等道路基础设施缺损,并精准定位至车道级。“根据实测,智城云巡病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0%,病害位置信息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为后续处置提供科学依据。”陈晔宽说。
前端采集的病害隐患线索,后期该如何高效地处理呢?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巡检平台”,会对采集的病害隐患进行数据清洗,包括隐患归类、定级,然后自动制定最优的修复计划,极大地减轻养护人员对病害线索筛选判断的工作量。此外,这个系统不仅能自动完成病害的修复派单,更能通过分析千万级历史数据,精准预测哪些路段会在雨季“破相”,哪些道路可能在未来三月“损坏”。
“我们开发了路面性能退化模型,通过AI算法推算未来会出现快速退化的路格,统筹纳入到接下来的路面大中修计划中,推动养护策略从‘哪里坏修哪里’转向‘未坏先防’。”陈晔宽说,病害智能研判算法基于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所运维的3200余公里设施样本数据集,由千万级病害历史数据训练而成,同时适配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乡村公路等多类别设施,真正实现为道路“治未病”。
精密巡检设备和AI大模型的背后,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专业人员通过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和人工智能决策工具,开发AI算法模型,实现对区域化资源的集中调度,显著提升巡检时效;同时,依托道路、交通流量、突发事件等大数据全面分析,快速评价设施健康指标,自动形成专业化设施体检报告,赋能城市治理专业化的管理。这样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更通过数据沉淀与分析,为城市交通的长期安全韧性提供决策支持。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这套系统设备目前已全面覆盖上海花木片区主要道路,并在成都、嘉兴嘉善、厦门等城市区域展开应用。
原标题:《找裂缝、识病害,道路“CT医生”已在上海上岗!》
栏目编辑:钱文婷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