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若晨 实习记者 张嘉辉
近日,刚刚完成上午的配送,美团外卖员王翔翔便走进新华街道河畔雅园社区“骑中驿”暖心驿站。喝了口水,小憩片刻,王翔翔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一处处驿站提供小憩之所,一场场活动送来暖心关怀。新华街道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工作与生活的温暖“港湾”,基层治理汇聚新的力量。
构建“163N”阵地体系
位于新华街道河畔雅园社区的“骑中驿”暖心驿站中,不时有外卖员出入。室内的角落,雨伞、微波炉、打气筒、医药箱等实用工具一应俱全,再往里走,更别有洞天,一张小桌,几把椅子,一个沙发可供休息,架子上还摆着书籍和桌游。
“在古代,驿使们穿梭于各城市之间,传递着朝廷政令和紧急消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快递、外卖骑手每日奔波于大街小巷,为居民生活提供着便利,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者,‘骑中驿’这个名字正来源于此。”新华街道新就业群体社会关爱行动负责人陈政达介绍,新华街道以“友好楼宇”为支点,通过打造“骑中驿”驿站服务矩阵,全力构建“163N”阵地体系,即以1个街道旗舰站为中心,在6个社区、3个商圈及多家企业商铺设置驿站,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
前期,新华街道对辖区顺丰、美团、盒马等6个站点进行调研,根据骑手需要配备驿站物资。“我们提到夏天要到了,分拣货物需要帐篷,街道立刻帮我们沟通,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维修工具也帮了大忙,有时候电动车坏了,要是叫拖车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驿站的工具能帮我们紧急处理,省了一大笔钱!”已从事十余年快递工作的顺丰速运快递站站长牛红贤说。
企业及商圈也是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重点力量。陈政达介绍,辖区32家企业成立了企业暖心联盟,除了驿站,后续将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更多温暖服务。“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爱琴海盒马的配送员等单时不能离开配送间,商场里不能装椅子,附近也没有坐的地方,我们特地在商场外设置了两个长椅,虽然地方不大,但至少骑手们可以有地方歇个脚。”
暖心活动送来“及时雨”
河畔雅园社区活动室内,一场骑手“大比武”挑战赛正在激烈地开展。来自新华街道辖区5个外卖和快递站点的骑手们组成战队,紧扣日常作业场景,上演包裹版“你画我猜”、精准投递接力闯关赛、安全知识小问答等竞技比拼。“奶茶续命”“炸鸡教父”等源自快递美食圈的趣谈,在骑手们灵动的肢体演绎中化为鲜活画面,骑手们模拟“系统爆单”场景用长筷夹起地上的“订单球”,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以前觉得送快递是单打独斗,今天和团队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感觉真好!”盒马爱琴海站配送员李辉辉说。
这只是新华街道新就业群体社会关爱行动暖心系列活动的其中一场。“骑手‘大比武’活动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技能展示、团队协作的平台,此外,街道工委领导、企业代表、楼宇服务站及志愿者等还会组成慰问团队,深入辖区快递网点,为骑手送上节日大礼包,包括防寒防风头套、多功能雨披、可调节手机支架等。另外快递、外卖小哥工作压力大,离家远,需要心理疏导的窗口,我们还会为他们上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城市‘奔跑者’注入温暖。”陈政达说。
志愿服务队汇聚“新力量”
不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新华街道更致力于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中。一支30余人的“新航迹·骑士先锋志愿服务队”已经组建起来。“快递员、外卖员每天穿梭于社区各个角落,能敏锐察觉到社区的很多问题,在基层治理中有着独特优势。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微信群,未来将依托新华街道的志愿服务平台和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在感受到归属感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陈政达说。
美团外卖员王翔翔便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此前,帮助路人对他来说就已是家常便饭。一次跑单途中路过东关的公交站,王翔翔被一位怀抱孩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妇女叫住,“我实在抱不动了,您能帮我把东西送回家吗?就几百米。”“行,我也不着急。”一声应下,王翔翔帮妇女把东西拎回家,还帮忙把孩子抱上了楼。“骑手的价值不仅在准时送达,更在传递城市温度。”王翔翔说。
新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依托志愿服务队,推动新就业群体从社区生活的参与者转变为地区治理的推动者,发挥其“城市文明宣传员、社区环境监督员、风险隐患信息员、友好楼宇网格员”的作用,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