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5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睦邻外交”对澳大利亚产生影响 当前,中国大力推进“睦邻友好外交”。中国政府上月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参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共同商讨了在该地区的外交政策目标。
此后不久,习近平主席开始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中越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许多进一步合作的领域。中方指出两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因为“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对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访问也包括类似的合作。相关表述是中国对外关系中常见的。但这些协议所定下的基调与美国现政府的行动截然不同。
中国官媒最近报道了由中方帮助修建的柬埔寨3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竣工通车仪式,这被视为中柬友谊不断向前发展的象征。同样,中国也参与了越南标准轨铁路建设,从而将两国的贸易网络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也许我们很容易轻视这些活动,认为很寻常。但鉴于当前全球秩序的动荡,这些活动绝非那么简单。自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中国一直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将自己塑造成有志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理性参与者。中方不断表达对“单边主义”和破坏全球秩序的担忧。
更具体来说,除了官方外交政策言论,中国还在着力加强与同样受到美国贸易措施威胁的国家的关系。过去几周该地区的一系列活动表明,中方显然有意将自己塑造成该地区的另一个友好大国。
中国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围绕“亚洲价值观”的共同体,吸引地区各国向中国靠拢,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澳大利亚来说,这有两点启示。首先,中国希望被视为理性、可靠的合作伙伴,希望保持稳定的贸易关系。这可能也会延伸到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应注意保持自己在大国之间的地位,不要过分偏向一个方向。
其次,澳大利亚现在应该投入大量资源,在亚太地区发展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国正在积极致力于扩大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如果澳大利亚想要实现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多元化,改善经济和政治伙伴关系,现在正是时候。
用美国总统特朗普常用的一个比喻来说,当前,全球力量关系的动荡意味着亚太地区正在经历重新洗牌。中国已经拿起自己的牌,澳大利亚也应这样做。(作者卡罗林·考茨,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