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首都北京,作为全国医疗资源高地,是无数患者跨越千里求医的“终点站”。然而长期以来,挂号难、床位紧、空间局促等问题交织,不仅让就医群众苦不堪言,更滋生出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严重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北京紧扣疏解非首都功能核心任务,以首都功能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从中心城区向周边疏解,加速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结束北京多区无三甲医院历史
“以前去友谊医院西城院区做胃肠镜,好不容易挂上号,预约得等大半年,开车一个多小时,遇上早高峰,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回忆起曾经的就医经历,家住通州区的徐女士直摇头,“现在好了,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后,我下楼走十分钟就到,复查、开药特别方便。”
看病难,是“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即便在医疗资源富集的北京,也有多个区长期没有三甲医院。居民不得不来大医院扎堆的核心区看病就医,人满为患的问题更加严峻。而这种局面,正随着一批新院区的崛起被彻底改写。
2018年12月,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首个医疗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成为副中心首家三甲综合医院;2024年4月,该院顺义院区接力启航,填补了顺义区的医疗空白。
数据见证着变化。截至2024年底,北京友谊医院门急诊总量增长63.91%,手术量攀升85.87%,年出院人数增加73.33%。院长张澍田感慨:“服务能力提升,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等待时间大幅缩短。”
首都南大门的大兴区同样迎来“及时雨”。202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投用,44个学科快速落地,一年多接诊105万人次,最高日门急诊量达5500人次,为患者节省候床时间超2000天。
今年3月,国家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亦庄新院区正式开建,规划设有1200张床位,其中儿科床位1000张,妇产科床位200张,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院长倪鑫表示,未来北京儿童医院将开启西城、海淀、亦庄一院三址的新局面。届时,北京将形成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儿童医疗中心的格局。
此外,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以心脑血管诊疗为特色,开诊后单日最高门诊量突破2200人次,外地患者占比近半;北京积水潭医院通过“一院三区”模式,新龙泽院区增加800张床位,重点科室专家号预约周期从数月缩短至1-2周。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辉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完成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全市16区已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北京市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老百姓出家门不远就能有优质医疗资源。”
构建优质医疗资源“首都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优质医疗资源是北京向津冀疏解提供的最优质的公共产品之一,也织就起覆盖三地的健康守护网。
北京充分发挥首都医疗资源优势,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京保、京张、京承、京廊、京唐等重点区域医疗卫生合作,目前已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环京城市全覆盖。
“之前挂号开单据、检查、等结果、再挂号复诊,得跑好几趟北京。现在老家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互认了,极大提高了看病的效率,也减轻了孩子们陪诊的负担。”60岁的河北廊坊患者刘先生说。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建立区域医联体115个,覆盖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覆盖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级医疗机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及民营医疗机构;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地686家医疗机构共享,让患者告别重复检查的烦恼。
作为雄安新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三级医院,雄安宣武医院承担着雄安新区“生命之舟”的重要使命,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平台。
开诊一年多来,雄安宣武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已成为雄安新区核心医院之一。截至目前,雄安宣武医院共开设临床医技科室38个,年门诊量18.9万人次,急诊接诊1866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965人次,开展手术2171台,已成为雄安新区启动区的区域医疗中心。
“雄安宣武医院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就医体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说,“居民无需再长途奔波到北京就医,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京津冀医保实时结算的政策,让患者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直接刷医保卡即可报销,大大降低了就医成本。”
今年3月,京冀两地又启动重磅合作,北京36家医院与河北152家县级医院结对,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北京的医疗专家团队通过坐诊带教、手术示范、远程会诊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扎下根”,让河北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水平”的医疗服务。
确保医疗服务“不走样”
新院区的医疗水平怎么样?能否和老院区的水平相当?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进程中,老百姓看病就医更方便了,但心中最关心的还是医疗质量的问题。能否确保服务质量“不走样”也成为新院区协同发展、实现同质化服务的重要驱动力。
在雄安宣武医院,年轻医生周川对此感受深刻。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吴浩到雄安宣武医院担任神经外科执行主任后,周川不仅掌握了先进的诊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手术量也随之增加,还开设了脊柱和介入手术。
“只有让人才下沉,才能真正提升新院区的医疗水平。”赵国光介绍,宣武医院采用常驻、轮流出诊、查房、短期指导等各种形式,陆续派出人员已累计达到447人,为雄安宣武医院管理和诊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介绍,为确保医疗服务同质化,医院多院区之间实行一套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打破院区界限,实行科室人员多院区交叉轮岗制,重要岗位实行院区交替制。此外,还通过集中采购、统一调配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多院区医疗设备的共享与协同。
面对“一院三区”的发展格局,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21年以来引进学科带头人17人、学科骨干16人,填补了骨内科、心外科、心理行为医学科、医疗美容科等学科空白。近三年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先后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张澍田说,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也让同质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医院放射科的远程检查技术平台、智慧化图像处理中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技术手段日益成熟。多院区之间可以实现同步影像检查,采集图像全部传输至处理中心,统一进行图像重建,专家“足不出户”即可指导操作。“通过同质化管理,患者可以在不同院区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医疗服务,也增强了就医获得感和信任感。”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夯基垒台、落子布局,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铸就起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说:“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发挥‘龙头’作用,不断深化医疗资源疏解与区域协同,与津冀携手打造保障群众健康福祉的‘北京方案’,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可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董素玉 乌梦达 侠克 余佩璇
流程编辑:U022
上一篇:新闻集装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