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根据前端智能设备回传数据,将指令直派一线,实现“指令到底、指挥到人、指派到车”,形成了“前端感知—智能分析—快速响应”的闭环处置模式。警方供图
沈阳沈河警方的4台无人机每天分别从方城4个指定点位腾空而起。警方供图“来自湖南的罗×小朋友,你的家长正在中街街面警务站等候……”5月1日15时许,来自湖南的小朋友与母亲在沈阳方城走散,沈阳沈河警方的空中无人机立即开启广播寻人,同时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数据,调配周边巡逻警力不断缩小查找范围。5分钟后,母子相见。
节日期间,沈阳方城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依托智能化防控体系,构建的“人机协同”“空地一体”的立体化防控网络,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眼前一亮。
从高空无人机到地面机器狗,从数据模型到一线实战,沈河公安深化智慧警务模式,探索新技术与警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空地一体”智能防控网络
作为节日期间的重点区域,沈阳方城每天聚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守护“有声”,让安全“有感”成为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天清晨,沈阳沈河警方的4台无人机分别从方城4个指定点位腾空而起,开始巡航。作为空中“预警前哨”, 无人机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覆盖范围达2公里,高分贝喊话器实时疏导人流、发布预警,AI智能识别系统同步排查火情隐患、人员拥挤等“前端风险”。地面上,无人巡逻车、机器狗协助巡逻警力开展工作,与空中作业的无人机共同形成“空地联动”的一体化防控网络。
沈河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根据前端智能设备回传数据,将指令直派一线,实现“指令到底、指挥到人、指派到车”,实时进行人流疏导和应急处置,形成了“前端感知—智能分析—快速响应”的闭环处置模式。
同时深化跨部门协作,通过数据互通与流程再造,形成“分级预警—动态调度—联合处置”的一体化响应链条。交警、医疗、应急等部门依据实时人流热力图与风险模型,自动触发应急预案,交通信号灯根据客流方向智能调流,医疗资源按区域风险等级弹性部署,应急力量通过网格化预判实现“靶向驻守”,依托标准化信息交互流程,相关数据实现交互共享,多部门协同处置效能大幅提升,构建了“风险未到、保障先行”的主动防控格局。
5月2日10时,实时热力图显示沈阳故宫门前客流即将达到峰值,指挥系统即刻启动智能调流预案,50名增援警力随后抵达各责任区,通过科学设置分流通道、动态调整出入口管控等方式,很快便使区域内人流量回归安全阈值。及时成功的处置凸显了智慧警务“秒级预警、动中处置”的核心优势。
研发反诈“大鹅”信息模型
立足沈阳,服务全国
此外,“数智公安”在反诈工作中同样发挥重大作用。在沈河公安分局侦查中心,电子屏上闪烁着海量数据,一条条预警信息被实时推送至派出所……突破传统战法,创新科技手段,沈河分局探索建设数字化反诈预警新模型,经过700余次模拟训练、40次实战测试和7次改版调试,研发出“大鹅”信息模型,立足沈阳,服务全国,实现了“全域反诈”的有力突破。
积极构建全链条防护格局,沈河公安分局以“反诈中心+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一体化机制为基础,依托科技手段实施全天候预警,实行“电话劝阻+保护性止付+上门见面+充分唤醒+后续跟进”工作法,实现反诈从被动打击到主动防范的转变。
同时,以“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将预警劝阻与入户走访相互融合,秉持“四方共治”思路,筑牢企业、社区等重点宣传阵地,构建“主动防、精准防、落地防”体系。今年以来,沈河公安分局已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次,覆盖2万余人次,社区民辅警见面核查、预警劝阻2000余人。今年以来,沈河公安分局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01%,为群众挽回损失5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吕洋
下一篇:这次,我偏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