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 敏
面广量大的村级工程,一头连接着民生福祉的细微处,一头牵动着民心向背的关键点。然而,由于监管薄弱、建设标准缺失,招标不公、质量不好、管理不严等问题层出不穷,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仪征市纪委监委按照“模式家装化、流程模块化、操作简便化、责任精准化”的理念,联合农业农村、住建、交运、水利等多部门,打造村级工程“三库一平台”——造价库、工匠库、质监库和村级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并将其嵌入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工程全流程线上运行,管理更加规范精细透明。
设立造价库:精打细算,虚报冒领没了空间
在枣林湾旅游度假区红光村,曾经困扰村民的菜地排水和道路照明问题,随着罗家营沟渠及路灯建设项目的竣工迎刃而解。更令村民欣喜的是,这项民生工程仅花费4.2万元,比过去省了3万多元。
钱是怎么省下来的?红光村党总支书记刘蒋算了一笔账:只需在系统中勾选工序流程,输入预算单价和工程量,预算总价就能自动生成。同时,不用再请第三方招标代理、监理、审计,光程序成本就至少省了8000元。通过平台公开竞价,10多家公司参与、30多轮激烈竞标,又让价格降了2万多元。
过去,村级工程流程繁琐,编标、审标、招标代理、监理、审计等环节一个不少。每项费用至少2000元,程序性成本低则占比10%左右,高的甚至超过工程造价本身。即便程序如此“严密”,腐败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近3年,全市村级工程领域共立案80余件,占比15%。某村一条村级道路,从编标到招标、审计的材料看似齐全,实则全是伪造。在只看签字盖章是否齐全的形式审核下,5万多元资金被村干部套取用于解决相关费用。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仪征市纪委监委也在思考:如何从造价源头堵住虚报冒领的漏洞?修水泥路、清淤、装路灯等这些村级工程,是否真的需要套用大项目繁琐的造价流程?
一线调研时,一些村干部手工绘制施工图、编制工程预算的做法,给了他们启发——能否结合地区实际,打造一套接地气、能指导全市村级小额简易工程的造价库?
在市纪委监委牵头下,多部门协同合作,综合考虑村级工程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当地建材、机械、人工市场价,科学确定每道工序综合单价,并将其作为全市村级小额简易工程预算参考的限高价。经过多轮征求镇村意见,历经数十次修改,《村级小额简易工程造价库管理办法》和《造价指导手册》出炉。
“手册就像一本实用的工具书,照着‘菜单’就能做造价。”认真学习后,刘蒋对村级工程造价也有了新认识,“就拿装路灯来说,确定好道路长度、灯间距和单价,简单一算就能得出造价,难度相当于小学数学题。”
自去年试点以来,《造价指导手册》不断更新,如今已是第三版。工程造价类别从3项扩充到15项,加上22项机械台班、18项人工单价清单,可以覆盖80%以上村级工程造价需求。与以往部分完工项目对比,程序性费用下降超80%,工程造价平均降幅约10%。
建立工匠库:破除壁垒,“谁干活谁赚钱”
经验丰富的“泥瓦匠”“水电工”,本应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却一度因过高的施工资质门槛而被“小工程”拒之门外,导致“中标的不来做,想做的中不了”。少数村干部甚至通过拆分工程、优亲厚友等手段谋取私利,严重损害集体利益和村民权益。
如何让真正有技术的工匠“名正言顺”接工程,让村级建设回归“谁干活谁赚钱”的良性循环?仪征市从招投标两端精准发力——投标端,制定《乡村建设工匠库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工匠纳入“工匠库”,让他们能与建筑公司公平竞争,目前在库工匠数达329人;招标端,严控村邀标、自主发包权,除应急工程外,将2万—30万元村级小额简易工程纳入平台公开竞标。仅去年,试点的枣林湾和新城镇就有77名入库工匠参与村级工程。
“以前村里招标,还没开始,各种人情电话就打个不停。”去年枣林湾安墩村吴二大塘清淤工程启动以来,村党总支书记吴在东清静了不少,“现在大家都在平台上公平竞争,省心又服众。”
工匠库的建立,还带动乡村建设工匠的培育。仪征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吴国奇告诉记者,此前由于缺乏配套政策,乡村建设工匠培训“遇冷”,2022—2023年仪征仅有71人参加培训。如今,“培训—拿证—竞标”通道打通,工匠身份成了“香饽饽”,今年报名人数增至446人。
依托工匠库,仪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工匠竞包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实行暂停报名和清退管理,从源头上把控村级工程质量。
打造质监库:压实责任,干部不能当“甩手掌柜”
去年以来,每天到村里的工程现场看一看,成了丁冲村党总支书记赵志勇的习惯:“过去觉得有第三方负责,自己不用操心,现在才明白,这责任哪能‘外包’出去?”新城镇丁冲村夏东组的村民们对村道修建期间的变化看在眼里。
曾经,部分镇村干部过度依赖第三方,将工程建设和监管责任一股脑推给对方,自己则当起“甩手掌柜”。一些第三方机构甚至与镇村干部勾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重重。
责任压实,监管才能见实效。仪征市纪委监委推动打造质监库,立足“部门领责、园镇主责、村级尽责、群众监责”,分层分类明确检查重点:市级侧重检测类指标,镇级侧重标准化指标,村级侧重工程量指标,群众随时开展监督。“这就好比把‘公装’变成‘家装’,一方面,‘自家事自家能做主’,不需要过多‘程序’,主要看实效;另一方面,‘自家事自己要负责’,改变‘一包了之’的观念,让干部真正负起责任。”仪征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形象地比喻。
当然,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当下仍面临村干部专业能力不足、少数镇村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和畏难情绪等问题,“从坐轮椅,到拄拐走,再到独立跑,这需要过程。”仪征市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库一平台”在全市稳步推广,700余个村级工程按程序在平台推进造价、发包、质监、结算,目标清晰而明确:省钱省时、公平公正、提质提效、防患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