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张膺浩
近来,沈阳外贸企业捷报频传,沈阳金杯与越南企业签署了总价值超3亿元的订单,沈阳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为马来西亚电站定制研发的6台高压给水泵通过国际验收……这些案例都证明在全球化深度调整的今天,外贸企业的转型已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发展方式变革的长久之道,实现从“寻找市场”到“创造市场”的跃升。
当前,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不少外贸企业以提高内销占比、综合考虑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转向国内市场。有企业担心,一些地方或领域产能集中释放,可能带来价格踩踏,形成新的“内卷”。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出口转内销”并非简单地回到国内市场“分蛋糕”。企业只有跳出存量争夺的框架,以“创造增量”为核心,做大蛋糕、拓展需求,方能实现突围,开辟发展的新路径。
“创造增量”的首要抓手,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内需市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特征,外贸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内外贸商品“同线同标同质”,还要深入研究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趋势,围绕国内消费者偏好开发产品和服务。另外,“创造增量”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迭代,更要通过技术、服务、场景的融合,创造出消费者未曾意识到的需求,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创造的转化。
“创造增量”既要向内挖潜力,还要向外拓市场,实现内外兼修。在国家层面特别强调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就是以外贸结构的优化对冲风险。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正成为外贸增量的新来源。沈阳企业用生动的实践印证了向多元市场要增量,非常必要且大有可为。如此,企业的转型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