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成就,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变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同频共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深挖优质资源 打造双擎交互课堂
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利用数字技术,面向学生建设丰富思政资源。“养生槌”、“湘秀”、北盘江大桥、安吉余村……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堂上,团支书讲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扎根大山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青年学生用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感悟脱贫攻坚伟业给家乡带来的华丽变化。
通过校外各类精英人士与校内思政课教师共上思政课,共同编织成一个知识结构互补的教学共同体,打造沉浸式、双擎交互课堂。把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作为育人主线,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脱贫村学生等倾情解码,让青年大学生全方位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学校党委书记讲述省级信仰公开课,坚定学生制度自信。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的一场伟大创业故事,省“青蓝工程”思政骨干教师以此为背景,开设微课“跟着中国共产党人学创业”。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结合我国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蝶变,引导学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自己的贡献;思政课教学名师为学生讲述如何做大蛋糕、走向共同富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成立宣讲团队 搭建网络思政矩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全面小康”等主题,学校组织成立“小号手”宣讲团,由学生骨干担任主讲人,学校微信公众号共推出22期“微讲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微课,每期微课约2分钟,从学生视角讲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庆祝建团百年,校团委推出“青年阅思享——团干讲团史”活动,“青春食院”微信公众号共推出12期微团课,带领青年学生一起走进百年团史,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公众号还推出“食院青年说”系列活动,讲述青年奋斗故事,彰显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通过“小号手”宣讲团,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成就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途径传递给学生,视频点击和转载达到近3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传播和育人效果。
学校以“共建、共享、共融”为建设思路,成立网络思政中心,由学校官微和“云上翔宇”“诚心食艺”“智者耀彩”“护小生”等组成联动式网络思政平台,聚焦青年学生特点做好思想引领,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合力。学校成立“习语淮扬”理论宣讲团队,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通过新媒体联盟,讲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变革和重大意义,让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更加认同。“云上翔宇”先后推出46期《宣讲党的精神谱系,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微课、18期《讲述革命英雄故事 赓续淮安红色血脉》系列微课、12期《践行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系列微课,让大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筑牢学生信仰之基,更加理解全面小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推进实践研学计划 专业赋能乡村振兴
学校制定“个十百千计划”研学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原则相统一,组织家庭经济困难中几“个”励志成才之星赴境外研学,几“十”个品学兼优学生赴科技发达省份研学,几“百”个比较困难学生赴江苏省内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开展创业培训和企业研学,几“千”个其他学生赴淮安市内研学。去年9月,组织受助学子赴浙江梅林村等地开展研学活动,体验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数智农业等前沿科技,感受科技给乡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走进万亩茶园,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流,了解茶园故事与乡村生活并进行研讨,不同专业的学子结合自身所长,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他们在研学活动中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立志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校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等大健康类专业优势,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服务、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智力支撑,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变乡村振兴为思政教育最生动课堂。学校7个二级学院党总支和镇坪7个镇党委进行结对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各党总支坚持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依托党建助农直播间在线精品课程、党日活动、中草药栽培技术服务等载体开展特色活动,争当乡村振兴“红色先锋”;组成“博爱青春”“AI智尚能”“‘药’惠乡村”“智耀青春”“鼎红”等志愿服务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万余名学子走进田间地头,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制作视频成果百余个。每年千余名志愿者在街道、社区一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出“乐享银龄生活 点亮多彩人生”“‘指尖非遗’盘活乡村传统文化”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
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通过“课堂·网络·实践”系统解码“全面小康”,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认同,涌现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最美职教生等省级以上大学生典型50多人,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产生了一批高级别的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级网络教育名师1人、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精品项目3个。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报道60余次。
薛宇 赵慧(作者分别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大健康专业‘三融’育人策略研究”〈23ZYJ0209〉﹝主持人:薛宇﹞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从脱嵌到融合:高职食品药品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2024CQ010〉﹝主持人:翟玮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